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味子及其易混淆品的鉴别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味子为临床使用率较高的中药之一,习称“北五味子”。而南五味子功效与五味子相似,目前由于药材来源复杂而南、北五味子的市场价位相差较大,因此常有互混现象的存在。正确鉴别五味子及其易混淆品,对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对五味子及其易混淆品的鉴别方法总结如下,并为临床鉴别提供参考。
作者
劳光生
邓敏
机构地区
湛江市第二中医院
广东海洋大学医院
出处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4期2191-2192,共2页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关键词
北五味子
易混淆品
鉴别方法
临床疗效
南五味子
药材来源
安全用药
临床鉴别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明延波,赵华,周丽,田延华.
五味子的研究进展[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6):365-367.
被引量:22
2
张辉,颉维民.
南、北五味子的鉴别研究综述[J]
.中国药师,2008,11(11):1375-1376.
被引量:5
3
刘宪丽,刘宪军,尹青青.
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J]
.中国药业,2003,12(5):61-61.
被引量:6
4
胡央杰,陈建真,叶磊.
南、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鉴别方法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4):59-62.
被引量:7
5
高建平,王彦涵,陈道峰.
南五味子类药材的鉴别研究[J]
.中草药,2003,34(7):646-649.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陶淑娟.
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比较鉴别[J]
.人参研究,2001,13(2):42-43.
被引量:6
2
杨文胜,张德志,张伟森,苏亚梅.
五味子研究进展评述[J]
.吉林林学院学报,1993,9(3):55-59.
被引量:16
3
彭国瑞,许志奇,曾祥国,沈嘉瑶,赵善荣,杨学海.
五味子对家兔泌尿生殖系统酶组织化学的影响及其抗衰延老作用的初步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2):43-45.
被引量:33
4
程秀民,任健,高颜惠,田进国,王科元.
二阶导数光谱荧光光谱法鉴别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J]
.基层中药杂志,1994,8(2):3-4.
被引量:12
5
田进国,娄红祥,任健,高彦慧,许欣荣,何心亮.
南、北五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
.中药材,1995,18(6):284-285.
被引量:19
6
于晓凤,睢大员,吕忠智,孙文娟.
五味子粗多糖的初步药理研究[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21(2):147-148.
被引量:50
7
李岩,曲绍春,孙文娟,张明淑,李淑慧.
北五味子粗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保护作用[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21(6):583-585.
被引量:78
8
曾靖,丛铮.
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的初步观察[J]
.赣南医学院学报,1995,15(1):16-19.
被引量:19
9
睢大筼,高普军,吕忠智,武毅,刘兵.
北五味子粗多糖保肝作用的药理研究[J]
.吉林中医药,1995,15(1):37-37.
被引量:34
10
殷放宙,陈斌,陆兔林,蔡宝昌.
五味子药材RP-HPLC指纹图谱及其共有模式的建立[J]
.中成药,2005,27(8):872-87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48
1
史刚荣,王旭明,张铮.
华中五味子叶片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研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44-48.
被引量:5
2
余驰,张大舜,殷丹.
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鉴别[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681-682.
被引量:6
3
可成友,高珍,康宏玲,吴晓芳,金常雪.
北五味子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2007(3):57-60.
被引量:11
4
姜明辉,张洁,台海川,彭霞,卯明霞,李清.
云南五味子藤生药学研究[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2):40-41.
被引量:1
5
胡央杰,陈建真,叶磊.
南、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鉴别方法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4):59-62.
被引量:7
6
张辉,颉维民.
南、北五味子的鉴别研究综述[J]
.中国药师,2008,11(11):1375-1376.
被引量:5
7
应国清,郭涛,易喻,梅建凤,陈建澍,王鸿.
RP-HPLC法检测华中五味子药材中的五味子醇甲的含量[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7(1):6-8.
被引量:5
8
谷昊,张兰杰,辛广,李晶.
北五味子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38-41.
被引量:7
9
施溯筠,姚海静,张善玉.
榆黄蘑饮料的工艺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0):1224-1226.
被引量:5
10
谭晓虹,王志宝,李洁.
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含量的测定[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1):18-2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
1
葛会奇,贾天柱,颜廷才.
五味子果酒的酿制工艺及其质量检测[J]
.现代农业科技,2007(9):5-6.
被引量:7
2
刘殿锋,李明泽,吴春昊,武模戈,马艳华,陶令霞.
绿豆米酒酿造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2010,29(3):175-176.
被引量:5
3
马永全,于新,张晓毅,刘福瑜.
调配型五味子药酒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93-9194.
被引量:6
4
庞少华,孙婧超,欧燕,刘玉田.
五味子酒酿造工艺筛选及抗氧化性研究[J]
.酿酒科技,2012(10):74-77.
被引量:4
5
郭俊花,张增帅,许先猛,成少宁.
柿子米酒酿造工艺条件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280-282.
被引量:9
6
皮子凤,门丽慧,张静,周园,宋凤瑞,刘志强.
五味子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J]
.分析化学,2015,43(2):169-175.
被引量:72
7
王楠,全吉淑,吕士杰.
五味子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37(3):213-216.
被引量:28
8
梅新,王少华,蔡芳,施建斌,蔡沙,陈学玲,何建军.
魔芋米酒制作工艺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2016,24(5):10-13.
被引量:8
9
胡舰,张琛,李波.
鄂式茼蒿蒸菜的制作工艺[J]
.中国调味品,2017,42(8):63-66.
被引量:4
10
荣军,庞惟俏,郭德军.
北五味子酒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
.中国酿造,2017,36(12):76-8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张雪桐,林丰.
五味子米酒制作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3):136-14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陈改生.
探析五味子酿酒工艺与产品质量[J]
.轻工标准与质量,2020(4):106-107.
2
张慧娟,王悦,隋妙,徐虹.
红米水酒发酵工艺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2):24-29.
被引量:6
3
蔡沙,梅新,胡宝兰,何建军,隋勇,施建斌,陈学玲,范传会,蔡芳.
魔芋米酒制作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5):112-115.
4
张阳阳,侯贺丽,王荣荣,王家东,苏星月.
桑葚米酒酿造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J]
.食品科技,2021,46(11):103-108.
被引量:13
5
路昌,张兆雪,刘文荣,张雨,王晓雨,岳凤丽,于梅.
蒲公英米酒的研制[J]
.农产品加工,2022(1):20-24.
被引量:2
6
詹源菲,覃美娇,罗湘,祁静,冯秋瑜,郝二伟,范丽丽.
三桑酒酿造工艺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22(10):48-52.
7
黄瑶雁,叶婉琳,林继辉,唐恩.
艾草对米酒品质的影响研究和艾草米酒发酵工艺优化[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3(1):50-55.
8
张祥瑞,陈安利,李学琴,邢颖,郄亚男.
米酒研究进展[J]
.酿酒,2024,51(4):43-47.
1
陈聚才,刘宏业,栗克琳.
冬葵子及其易混淆品的性状鉴别[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3):14-15.
被引量:2
2
李忠忠.
冰片与几种易混淆品的鉴别[J]
.中药材,2003,26(3):177-178.
被引量:3
3
邓正己,朱传先.
斑蝥易混淆品的调查研究[J]
.四川中草药研究,1992(1):1-4.
4
赵萍萍.
萆薢类药材及易混淆品的薄层鉴别比较研究[J]
.基层中药杂志,1992,6(1):5-6.
被引量:1
5
梁颖.
山慈菇与其混淆品的鉴别[J]
.中国药业,2010,19(10):82-83.
被引量:2
6
范胜莲,屈晓燕.
阿胶与易混淆品和伪品的鉴别[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7):114-114.
7
闻芳.
中药材石菖蒲与其易混淆品的鉴别[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8):947-948.
被引量:4
8
李亚荣,杨沛霖.
天花粉与易混品种的性状鉴别[J]
.西部中医药,2012,25(5):30-32.
被引量:5
9
王国东,焦志玲,徐淑娟,代洪伟.
中医手法治疗骨折实施临床路径模式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7):76-76.
被引量:1
10
杨雨晴.
苍耳子的药理作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645-1646.
被引量:9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