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学问题思索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1世纪 ,知识将斩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一变革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发展模式,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避,也必将带来地理学的革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学将把知识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作者
刘燕华
刘毅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4,共6页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地理学
经济时代
区域经济
人地关系
分类号
P9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F119.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04
参考文献
6
1
郭来喜,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17卷,1期
2
郑度,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17卷,1期
3
李秀彬,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12卷,3期
4
李义平,光明日报,1998年
5
吴季松,知识经济,1998年
6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企业通讯,1988年,2期
同被引文献
108
1
方创琳.
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04,59(z1):21-32.
被引量:88
2
樊杰.
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
.地理学报,2004,59(z1):33-40.
被引量:74
3
刘卫东,甄峰.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
.地理学报,2004,59(z1):67-76.
被引量:125
4
闫小培,林彰平.
近期西方城市地理研究动向分析[J]
.地理学报,2004,59(z1):77-84.
被引量:16
5
邓静中.
全国综合农业区划的若干问题[J]
.地理研究,1982,1(1):9-18.
被引量:23
6
王中根,夏军.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6(4):9-12.
被引量:106
7
吴季松.
论“知识经济”[J]
.中外企业家,1998,0(4):40-41.
被引量:39
8
马润潮.
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及海峡两岸地理学者应有的认识[J]
.地理研究,2004,23(5):573-581.
被引量:22
9
段杰,李江.
知识经济时代与城市地理研究的新视角[J]
.人文地理,2001,16(4):39-42.
被引量:3
10
刘卫东,Peter Dicken,杨伟聪.
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以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为例[J]
.地理研究,2004,23(6):833-844.
被引量:77
引证文献
8
1
陈宇.
浅析提升地理空间数据可获取性的重要意义[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12):150-151.
2
樊杰.
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4):387-396.
被引量:31
3
李生梅,范钟庆,罗正霞.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青海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11,22(4):151-156.
被引量:5
4
陈美球,吴次芳,金夏萍,汪峰.
试析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土地管理[J]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13-16.
被引量:3
5
吴殿廷,李雁梅,武聪颖,田杰.
我国各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初步研究[J]
.经济地理,2002,22(4):420-424.
被引量:2
6
王丽婧,李虹,郑丙辉,李崇明.
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1):169-174.
被引量:4
7
宁方馨,王艳慧.
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32(4):95-99.
被引量:9
8
马海涛.
基于知识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J]
.经济地理,2016,36(11):207-213.
被引量:50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
王欣,吴殿廷,肖敏.
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重心迁移[J]
.经济地理,2006,26(6):978-981.
被引量:57
2
谭放.
知识经济时代的土地利用观[J]
.知识经济(康健),2007(10):81-82.
3
吴殿廷,周伟,姜晔.
社会经济研究中加权建模的初步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5):524-528.
4
樊杰,孙威.
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459-1469.
被引量:41
5
樊杰.
近3年《经济地理》发表论文的评论——现任《经济地理》主编给论文作者、审稿者与读者的汇报[J]
.经济地理,2011,31(12):1959-1966.
被引量:2
6
王强.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探讨——2012年人文—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座谈会综述[J]
.经济地理,2012,32(4):1-5.
被引量:1
7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郭仕利,刘运伟.
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55-1062.
被引量:98
8
王圣云,马仁锋,沈玉芳.
中国区域发展范式转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响应[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6):7-11.
被引量:8
9
樊杰,周侃,孙威,陈东.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47-160.
被引量:56
10
刘云刚,王丰龙.
西方主义与实证主义幻象: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透视[J]
.人文地理,2013,28(1):14-19.
被引量:19
1
邱道持.
西部地区人地关系与西部大开发[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3):17-19.
被引量:4
2
廖和平,邱道持,印文.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考(英文)[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5):547-552.
3
官巧燕.
社会生产力变迁的人地关系透视——兼论生态生产力的发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70-72.
4
潘玉君,武友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文地理学的崇高使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6):122-126.
被引量:1
5
王武科,李同升,张洁.
关中平原全新世以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时空演变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32-37.
被引量:7
6
王爱民,刘加林,高翔.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毗邻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J]
.经济地理,2000,20(2):31-35.
被引量:5
7
潘玉君,武友德,明庆忠,饶允昌.
中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的地理学范式[J]
.经济地理,2005,25(1):6-8.
8
任启平,任建兰.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流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95-98.
被引量:1
9
于宜发.
对跨世纪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几点认识[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45-49.
被引量:1
10
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方法论研讨会[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6):11-11.
地理学报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