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质菜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了菜用大豆的品质标准,介绍了菜用大豆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耕细作、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菜农生产菜用大豆提供参考。
作者
李季春
机构地区
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2期28-29,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高产
高效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1
吴早贵,鲁长根,夏国绵,沈铭.
菜用秋大豆萧农越秀的试种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2003,44(5):231-233.
被引量:3
2
韩天富.
中国菜用大豆的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J]
.大豆科学,2002,21(2):83-87.
被引量:29
3
孙丽霞,毛伟海,龚亚明,李必元.
菜用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2,43(3):112-113.
被引量:6
4
汪惠芳,刘慧琴,李朝森.
菜用大豆早熟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科技,2003(2):28-29.
被引量:7
5
李小红,赵政文,马继凤,崔永平.
菜用大豆品种筛选与最佳播种期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4,23(2):118-12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常汝镇,孙建英,邱丽娟.
大豆引种与交流的规划方略[J]
.大豆通报,1994(2):10-11.
被引量:3
2
唐兆秀,林军.
白毛豆在台湾生产现状与福建的发展趋势[J]
.台湾农业情况,1995(2):21-23.
被引量:6
3
徐树传,刘德全.
福建省菜用大豆生产与研究动态[J]
.大豆通报,1995(2):28-29.
被引量:30
4
何永枝.
菜用大豆的产量特点及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通报,1995(6):23-24.
被引量:15
5
徐树传,黄建成,王金官,蔡爱萍,张丽华.
白毛豆292性状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1995(5):15-15.
被引量:4
6
林碧英,魏文麟.
毛豆(菜用大豆)引进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中国蔬菜,1996(2):37-38.
被引量:7
7
华金渭,谢嘉华.
秋毛豆品种简介[J]
.上海蔬菜,1996(2):14-15.
被引量:1
8
洪承继,吴思典,朱凤林,彭国良,孙虹.
“厦引一号”台湾毛豆产品远销日本[J]
.台湾农业情况,1996(2):29-30.
被引量:1
9
王素,徐兆生,魏民.
菜用大豆种质资源园艺性状鉴定和优异资源筛选[J]
.作物品种资源,1996(2):14-16.
被引量:19
10
管耀祖,夏国绵,汪自强.
优质菜用大豆的筛选研究[J]
.大豆通报,1997(1):23-2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2
1
吴早贵.
浙江省菜用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04,45(6):297-299.
被引量:25
2
林国强,朱海生,黄科.
福建栽培大豆品种RAPD标记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2):130-134.
被引量:9
3
王萍,王罡,季静.
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的胚胎发生与再生[J]
.大豆科学,2005,24(4):314-316.
被引量:1
4
杨加银,徐海风.
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2):185-187.
被引量:39
5
张玉梅,赵晋铭,王明军,邢邯,盖钧镒.
南方菜用大豆资源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J]
.大豆科学,2006,25(3):239-243.
被引量:12
6
梁金平,张志勇,吴文明,黄萍萍.
“台湾75”毛豆品种特征和春种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133-134.
被引量:8
7
伍祥来,徐志福,李笑,毛锡棠.
菜用大豆高效栽培技术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06,47(6):621-623.
被引量:8
8
张玉梅,张忠斌,马晓红,武天龙.
栽培方式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5):459-462.
9
张秋英,杨文月,李艳华,潘相文,Stephen J Herbert.
中国菜用大豆研究现状、生产中的问题及展望[J]
.大豆科学,2007,26(6):950-954.
被引量:52
10
李之国,李喜焕,张彩英,马峙英.
基于农艺性状和AFLP位点的菜用大豆遗传多样性[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391-3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2
1
李宁,章建新,麻浩,翟云龙.
新农菜豆1号密度试验初报[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12-15.
被引量:4
2
张彩英,常文锁,李喜焕,段会军,李之国.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菜用大豆产量性状的效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190-192.
被引量:21
3
王凤英.
菜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05,25(4):137-137.
被引量:2
4
静广利.
北疆九1号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J]
.种子世界,2006(4):63-63.
被引量:1
5
孙广玉,何庸,张荣华,张代平.
大豆根系生长和活性特点的研究[J]
.大豆科学,1996,15(4):317-321.
被引量:28
6
伍祥来,徐志福,李笑,毛锡棠.
菜用大豆高效栽培技术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06,47(6):621-623.
被引量:8
7
吴东根,赵文伟.
菜用大豆品种比较试验[J]
.种子世界,2007(5):26-26.
被引量:6
8
RUSSELL E W.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61-281.
9
Russell R S. Plant Root Systems [M].London, England:McGaw-Hill press,1977.
10
Graham R D. Breeding for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cereals[J]. Adv.Plant Nutr,1984,(1):57-102.
引证文献
9
1
周绿江,王振泰.
天长市菜用大豆早熟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5):92-92.
2
潘惠新,许开华,陈世昌,赵纪连.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14-114.
3
王红波,赵霞,任喜琴,张青梅,来静,常国有,章建新.
密度对覆膜菜用大豆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5):44-46.
被引量:5
4
李佰权,袁凤杰,傅旭军,朱丹华,朱申龙,郁晓敏,杨清华,董德坤.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8号的繁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2):227-229.
5
顾丽,陈红燕,朱晓峰.
菜用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3(6):91-91.
6
赵寅.
菜用大豆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4(2):47-48.
被引量:5
7
徐淑萍.
莲都区鲜食春大豆双棚促早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6(1):86-87.
被引量:2
8
陈鸿.
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筛选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19,0(11):47-50.
9
李亮.
哈尔滨地区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2(20):19-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刘卫国.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5):51-52.
被引量:13
2
王晓玉,薛帅,谢光辉.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1-8.
被引量:103
3
林国林,赵坤,蒋春姬,韩晓日,金兰淑.
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2,43(5):1183-1186.
被引量:16
4
单维奎,张古文.
奎鲜2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4(5):51-54.
被引量:1
5
石磊,王瑞生,李贵忠.
中卫市沙坡头区菜用大豆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8):108-108.
被引量:1
6
姚昕,涂勇.
凉山州烤烟与菜用大豆套作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26-27.
被引量:1
7
尉晶.
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1):16-18.
被引量:2
8
单兴斌,刘登望,李林,曾红远,王飞,万书波,郭峰,张佳蕾.
耕作方式对淹涝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花生学报,2018,47(1):27-32.
被引量:8
9
薛晨晨,宝雨欣,缪亚梅,袁星星,陈新,张晓燕.
早春鲜食大豆设施栽培适宜播种期[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185-187.
被引量:2
10
李亮.
哈尔滨地区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2(20):19-21.
被引量:2
1
潘秀玲.
早熟西瓜新品种科赛翠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9):290-291.
2
俞朝,余启顶.
花生-晚稻-冬菜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5):132-133.
3
李炳珊,莫朝晖.
玉米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5):588-588.
被引量:2
4
田永权.
辽西地区马铃薯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4(3):32-32.
5
陈达华.
中稻—太子参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5):40-41.
被引量:1
6
汤玉煊,高俊山,刘素玲,刘克锋,邵玉英,王萍.
大蒜—西瓜—棉花间套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棉花,2004,31(4):27-27.
被引量:2
7
程国平,陈俊锟,赵继献,任廷波.
杂交油菜新品种臻油8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2011,30(12):112-113.
8
胡剑波.
高寒地区前茬马铃薯后茬大白菜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118-119.
9
占红艳.
山区烤烟——水稻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1(12):50-50.
10
尹雪冰,李树阁.
朝阳地区地膜土豆套种大葱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09(2):17-18.
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