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效果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效果孙洪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中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技术扩散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扩散效应是指伴随在直接投资行为中的技术“外溢”。而技术扩散效果是指技术扩散效应对东道国企业和产业的技术水平影响的最终结果。由于技术等级、...
作者
孙洪涛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出处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8-31,共4页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直接投资
技术扩散效应
技术扩散效果
分类号
F276.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81
1
张海,陈国宏,李美娟.
技术创新扩散的博弈[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8):56-57.
被引量:5
2
李平.
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分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9-34.
被引量:60
3
徐臻,王理平.
技术溢出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J]
.上海管理科学,2005,27(1):43-45.
被引量:5
4
李保红,毋燕燕,吕廷杰.
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博弈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5(8):11-12.
被引量:7
5
李丹.
科技中介机构现状分析[J]
.科技资讯,2005,3(22):189-190.
被引量:3
6
陈功玉.
新技术扩散机理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5,12(6):27-28.
被引量:1
7
周兆炎,韩益杰,李彪,陈信耀,伍于宁,张冬第,马小明,冯辽沙,梁敬军.
广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J]
.科技成果纵横,2006(1):30-32.
被引量:4
8
亦冬.
促进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公共政策[J]
.中国科技成果,2006(8):14-15.
被引量:3
9
王小芳.
企业间创新采用的多阶段序贯博弈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6(7):18-23.
被引量:4
10
万谦,董景荣,万涛.
创新特征对技术扩散的影响[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1):78-8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王海云.
技术溢出机理及效应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04,23(7):37-39.
被引量:9
2
王海云,王建华.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4(6):23-27.
被引量:6
3
郭长禄,王家庭.
关于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扩散问题的若干思考[J]
.宁夏党校学报,1999,1(1):34-39.
4
杨国忠,许超,刘聪敏,柴茂.
有限理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4):113-118.
被引量:6
5
李长健,张俊.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2-74.
被引量:2
6
赵凯.
安徽省汽车产业技术扩散效应研究[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21(5):77-83.
7
常悦,鞠晓峰.
创新供给者、中介与潜在采纳者之间的博弈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3(3):152-157.
被引量:12
8
杜兰英,周静.
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J]
.国际贸易问题,2002(7):53-57.
被引量:35
9
李海涛,王恕立.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征及其对技术扩散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17-19.
二级引证文献
67
1
赵娟,卫志民.
专利制度作用下创新扩散的演化机理研究——基于微观视角的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64-70.
被引量:2
2
武海峰.
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2):30-33.
被引量:2
3
郎春雷,刘志迎.
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共生经济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5):53-55.
被引量:10
4
陈飞翔,郭英,CHEN,Fei-xiang,GUO,Ying.
关于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关系的文献综述[J]
.财贸研究,2005,16(1):17-23.
被引量:32
5
王燕,钱志发,邓周平.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5):43-44.
被引量:1
6
林峰.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新趋势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及对策[J]
.商业研究,2005(15):1-5.
被引量:2
7
褚志远,严汉平,李丹.
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模式定位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5(11):88-92.
8
陈燕和.
技术溢出产业集群设计[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2):95-96.
被引量:2
9
柯广林,华阳.
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以我国的汽车工业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124-126.
被引量:11
10
付跃龙.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溢出路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3):126-128.
被引量:1
1
孙洪涛.
浅析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效果[J]
.江苏经济探讨,1998(8):25-27.
2
费良杰,李浩.
跨国公司在中国西部地区技术扩散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西部5省的面板数据[J]
.中国包装工业,2015,23(10):86-89.
3
彭有轩,秦尊文.
FDI技术扩散效应与自主创新战略[J]
.江汉论坛,2006(10):34-37.
被引量:6
4
张建东.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扩散效应[J]
.中国外资,2003(11):24-25.
5
张清辉,费良杰.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扩散效应研究综述[J]
.特区经济,2007(9):281-282.
6
寻舸.
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扩散效应 提高我国技术引进质量[J]
.科学与管理,2004,24(1):28-30.
7
王维.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兼论中国引进外资的技术扩散效应[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6):35-39.
被引量:6
8
张耿庆.
跨国公司并购与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J]
.上海投资,2004(10):46-50.
9
许非.
产业集聚与技术扩散效应——以上海ICT产业为例[J]
.兰州学刊,2008(2):79-83.
被引量:4
10
肖威.
跨国公司的R&D全球化动因与技术扩散效应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05Z):10-12.
被引量:3
经济纵横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