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耕地质量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55
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3-85,共3页
Economic Geography
同被引文献752
-
1刘洪彬,陈文亮,李顺婷,吴梦瑶,王秋兵,孙福军.基于政策文献量化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演进规律研究[J].土壤通报,2020(5):1079-1085. 被引量:12
-
2张效军,欧名豪,李景刚.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J].社会科学,2007(8):13-20. 被引量:61
-
3陈一定,单英杰,顾培,沈仁芳.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与评价[J].土壤,2007,39(6):987-991. 被引量:29
-
4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J].地理学报,2004,59(z1):41-46. 被引量:72
-
5朱会义,何书金,张明.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6):669-678. 被引量:207
-
6李昌志,刘兴年,曹叔尤,雷孝章,黄尔.前期降雨与不同沙源条件小流域产沙关系的对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6):36-39. 被引量:11
-
7张全景,欧名豪,王万茂.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9):8-13. 被引量:52
-
8钟钰,秦富.变“藏粮于民”为“藏粮于地”——湖南省探索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粮食,2009(1):31-32. 被引量:2
-
9姜广辉,张凤荣,孔祥斌.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转换方向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214-221. 被引量:36
-
10赵亚莉,吴群,龙开胜.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27-13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55
-
1高中贵,彭补拙.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4,24(4):514-519. 被引量:47
-
2黄梅玲,雷寿平.福建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时空差异[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60-62. 被引量:4
-
3王秀芬,陈百明,毕继业.新形势下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6):28-33. 被引量:36
-
4张圆刚,周秉根,王心源,张淑萍.芜湖市耕地变化驱动机制与保护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6):1-5.
-
5沈德福.土地整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32-33.
-
6方斌,吴次芳,吕军.耕地质量多功能技术评价指标研究——以平湖市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177-180. 被引量:25
-
7赵翠薇,濮励杰,孟爱云.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耕地变化的对比研究——以广西江州和江苏吴江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5):50-56. 被引量:36
-
8臧俊梅,王万茂,李边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6(6):84-88. 被引量:17
-
9洪波,陈浩.耕地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研究——基于耕地质量变化角度的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127-129. 被引量:11
-
10臧俊梅,王万茂,李边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政策评价与完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105-110.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1041
-
1杜国明,张梦琪,陈璐,陈镜夫.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研究——以吉林省通榆县陆家村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90-98. 被引量:2
-
2贾旭飞,郑建乐,孙凯,张志超,丁超.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及整治分区[J].中国农业信息,2021,33(4):62-72. 被引量:1
-
3肖婷,任辉.湖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1):44-48. 被引量:1
-
4李苗苗,贾晴蔚,孔素娟.济源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24(6):97-100.
-
5汤江龙,范佳旭,郭恩泽.基于Moran’s I指数的耕地质量空间相关分析——以于都县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4):406-411. 被引量:9
-
6陈勇,曾向阳.耕地生态保护研究——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4):43-46. 被引量:2
-
7袁中友,杜继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涵义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8):16-17. 被引量:2
-
8吴永娇,董锁成.中国耕地变化模式的资源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5-8.
-
9赵雲泰,黄贤金,钟太洋,张晓玲,杜官印,章波.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耕地占补数量平衡效果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1-7. 被引量:13
-
10季翔,刘黎明.粮食生产水平的内涵解析及其预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2):331-335. 被引量:5
-
1雷国平.黑龙江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0,21(1):40-43. 被引量:4
-
2顾海英.实现上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思考[J].上海土地,2000(4):11-14.
-
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J].黑龙江国土资源,2004(7):54-54.
-
4周启仁,喻国忠.对广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考[J].广西经济,1998,17(1):22-23. 被引量:1
-
5吴显国.依法管好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J].土地与经济,2000(4):28-29.
-
6吴赛珍.上海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土地,2000(4):4-4.
-
7钟京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还能走多远?[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11):16-18. 被引量:4
-
8胡嘉禄.实现我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项措施[J].辽宁经济,1998(1):43-43.
-
9程辉.实现我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问题思考[J].吉林农业,1997(9):2-3.
-
10陈江龙,曲福田,刘吉军.农业综合开发与耕地保护[J].生态经济,2000,16(9):32-3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