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品质及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品质及其遗传基础的研究现状,并对籼稻和粳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拓宽东北水稻的遗传基础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
褚国江
李宏宇
王翠
马文东
王立楠
黄晓群
赵海新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佳木斯郊区平安乡政府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4期59-60,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遗传基础
东北地区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5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780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郑景生,黄育民.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J]
.分子植物育种,2003,1(5):585-596.
被引量:49
2
王文明.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2):11-16.
被引量:27
3
邓华凤,何强,舒服,张武汉,杨飞,荆彦辉,东丽,谢辉.
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
.杂交水稻,2006,21(1):1-6.
被引量:144
4
矫江,王伯伦.
我国东北地区稻米垩白发生规律研究[J]
.作物学报,2003,29(2):311-314.
被引量:20
5
邵国军,李玉福,邱福林.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与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1995(6):28-33.
被引量:14
6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2):1878-1883.
被引量:66
7
郭桂珍,刘才哲,丛文春,周广春.
日本稻种资源在吉林省水稻常规育种上的利用[J]
.吉林农业科学,2002,27(6):20-25.
被引量:10
8
杜永,王艳,王学红,孙乃立,杨建昌.
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2007,33(7):1079-1085.
被引量:62
9
邹江石,吕川根.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
.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被引量:83
10
矫江,王伯伦,寇洪萍.
东北地区稻米碾磨品质区域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3,18(3):10-1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55
1
黄大军.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23-523.
被引量:9
2
黄英金,徐正进.
对超级稻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3-7.
被引量:26
3
王莉花,殷富有,刘继梅,叶昌荣.
利用RAPD分析云南野生荞麦资源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J]
.分子植物育种,2004,2(6):807-815.
被引量:40
4
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张培江,吴爽,杜士云,许传万.
安徽省杂交粳稻研究回顾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4.
被引量:11
5
周利杰,李南高,虞泓,张时刚.
云南灯盏花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2005,27(1):59-65.
被引量:25
6
郭彦,杨洪双,周国利,于立权,吴玉厚.
RAPD技术在黑糯玉米亲缘关系划分上的应用[J]
.生物技术,2005,15(1):39-41.
被引量:5
7
邹江石,吕川根.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
.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被引量:83
8
余显权,蒋向辉,吴海滨,赵德刚,方宣钧.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1-4.
被引量:9
9
张嵩午.
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J]
.应用生态学报,1993,4(1):42-46.
被引量:37
10
陈建三,李昌发,李科祥,周济黎.
我国无融合生殖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3):17-2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80
1
吕军,姜秀英,解文孝,刘军,蒋洪波,沈枫,韩勇.
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质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2020(1):17-21.
被引量:14
2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2):1878-1883.
被引量:66
3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237-241.
被引量:1
4
凌凤楼,张治安,陈展宇,何小亮.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27”选育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242-245.
被引量:10
5
张洪熙,季红娟,肖宁,谭长乐,张小祥,李育红,朱兆斌,戴正元,赵步洪.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54-58.
被引量:4
6
MA Jun, ZHOU Kai-da, MA Wen-bo, WANG Xue-dong, MING Dong-feng and YAN Zi-bing(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njiang 611130, P. R . Chin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First Internode and Grain-filling of Heavy Panicle Type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6):631-635.
被引量:1
7
Jian-hua JIANG,Qi-bing ZHAO,Qiang-ming LIU,Lan CHEN,Fu-long CHEN,Bao-jian QIAO,De-lin HONG.
Mining Applicable Elite Alleles of Growth Duration, Plant Height and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by Conditional QTL Mapping in Japonica Rice[J]
.Rice science,2011,18(3):196-203.
被引量:2
8
郭峰,邓超,张勇.
杂交稻培两优568的株叶性状及其在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1):10-12.
9
秦建权,周丽洁,李迪秦,唐启源.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8,22(S1):347-350.
10
袁彩勇,王健,孔宪旺,李刚,高平中.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及氮肥运筹对淮稻13号农艺性状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5):369-37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
1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2):1878-1883.
被引量:66
2
袁隆平.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J]
.杂交水稻,1996,11(4):1-2.
被引量:78
3
杨建昌,王朋,刘立军,王志琴,朱庆森.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7):949-955.
被引量:132
4
周学标,杨连群,杜本怀,马加清,宋克勤,孙公臣.
山东省杂交粳稻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4):117-119.
被引量:4
5
王文明.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2):11-16.
被引量:27
6
袁江,王丹英,丁艳锋,廖西元,章秀福,王绍华.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株型的演变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3):277-281.
被引量:13
7
陈付琴,雷冬梅,刘金波,徐福海.
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56-58.
被引量:6
8
李培德,方国成,徐华山,李珍连,武晓智.
两系杂交粳稻精量用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53-54.
被引量:2
9
王丹英,徐春梅,袁江,魏兴华,廖西元,章秀福.
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2):157-161.
被引量:8
10
王红霞,邹德堂,王晓东,范守山,王茂青.
不同生态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5):29-3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林德峰.
关于闽侯县杂交水稻推广的发展策略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3,33(9):98-98.
2
刘猷红,唐傲,董文军,孟英,张喜娟,刘凯,冷春旭,商全玉,来永才.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J]
.中国稻米,2025,31(1):68-73.
1
韩永天.
东北水稻低温冷害的防治与诊断方法[J]
.科技风,2013(8):228-228.
2
国家发布2005年中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J]
.湖南农业,2005(6):5-5.
3
Salo,YI,谢勤成.
水稻是怎样分化成籼稻和粳稻的[J]
.国外作物育种,1993(4):10-12.
4
中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确定[J]
.农家女,2005(6):46-46.
5
马素芬,孟祥祯.
六个水稻品种与籼稻和粳稻的亲和力[J]
.河北农垦科技,1989(4):54-54.
6
孙强,张三元,张俊国,杨春刚.
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J]
.北方水稻,2010,40(2):72-74.
被引量:39
7
何立国.
水稻病虫害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296-296.
8
丸山幸夫,刘保国.
籼稻和粳稻品种的叶片传导性[J]
.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1992(3):29-32.
9
高丽鹏.
论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J]
.农民致富之友,2016(23):77-77.
10
龙雯虹,许明辉.
籼稻和粳稻品种在RAPD上的遗传差异[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7(3):245-247.
被引量:17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