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金交聘中的南宋泛使考略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宋金南北对峙时期,沿袭宋辽建立交聘制度,泛使是交聘中重要的使臣之一。与宋辽交聘相比,在宋金交聘中,不仅宋朝的泛使占据交聘的主动性,而且宋廷派遣泛使人次繁多,名目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南宋向金国所遣泛使频率与数量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政治、军事政策;文人对遣使的不同态度,是其战争观的体现。
作者
刘春霞
戴伟华
机构地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214,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南宋
宋金交聘
泛使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8
1
聂崇岐.《宋辽交聘考》,《宋史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
2
贾玉英.
有关宋辽交聘中泛使概念的几点辨析[J]
.中国史研究,2006(2):111-118.
被引量:11
3
曾肇.《曾公亮行状》,见杜大硅《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五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三八,中华书局,1999年版.
5
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刘敞.《春秋权衡》卷一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孙觉.《春秋经解》卷五,丛书集成初编本.
8
《词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940页.
9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中华书局,1993年版.
10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三,中华书局,1993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孙冬虎.
宋使辽境经行道路的地理和地名学考察[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19(4):23-35.
被引量:10
2
.《大辞典》[M].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
3
.《长编》卷一三五[M].,庆历二年正月壬戌..
4
.《长编》卷五○七[M].,元符二年三月甲寅..
5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第281页.
6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M].中华书局,1984年..
7
《长编》卷二六三,熙宁八年闰四月丙申.
8
陈钧.《九朝编年备要》卷二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苏魏公文集》卷六六《华戎鲁卫信録总序》.
10
《辽史》卷一九《兴宗纪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
共引文献
13
1
黄鸣.
宋初诗歌诸体与辽代诗风[J]
.民族文学研究,2010,28(3):135-141.
2
姜维东.
辽使儒化现象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11(5):85-92.
被引量:3
3
唐春生,孟颖.
宋代翰林学士与契丹(辽)及金的交聘[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35-43.
被引量:1
4
杨果.
辽代翰林院与翰林学士[J]
.学习与探索,2000(1):139-141.
被引量:7
5
王欣欣,吕洪伟.
近二十年大陆地区宋辽关系研究述评[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4):78-83.
6
万晓.
朝贡的名实与朝贡之外的东亚——分类框架、案例举隅与研究建议[J]
.国际政治科学,2017,2(3):63-104.
被引量:4
7
赵雅洁.
21世纪中国学界辽金民族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27-32.
8
张卫忠.
蒋之奇《北客帖》考辨[J]
.美术研究,2020(4):63-69.
被引量:1
9
王雪峰.
二十世纪以来辽宋交聘使节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1):1-7.
被引量:1
10
刘斌.
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的特殊外事交往探析——以帝王遗赐为例[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5):45-52.
同被引文献
35
1
熊剑平.
宇文虚中间谍案述评[J]
.军事历史,2011(1):49-53.
被引量:2
2
赵永春.
宋金聘使对文化交流的贡献[J]
.北方文物,1995(3):110-116.
被引量:6
3
胡念贻.
略论宋诗的发展[J]
.齐鲁学刊,1982(2):63-67.
被引量:5
4
李锡厚.
宋辽金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J]
.中州学刊,2005(5):164-167.
被引量:6
5
吴晓萍.
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567-571.
被引量:6
6
佚名.宋史全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7
秦惠田.五礼通考[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胡寅.斐然集【G]//曾枣庄.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9
黄淮,杨士奇,等.历代名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M].沈锡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
引证文献
4
1
刘春霞.
宋金交聘中南宋泛使之遣的历史演变论略[J]
.天中学刊,2012,27(1):118-121.
被引量:1
2
吴繁.
论曹勋诗歌的中兴书写[J]
.浙江学刊,2018(4):198-208.
3
刘春霞.
南宋使臣使金“觇国”职能考论[J]
.孙子研究,2023(1):40-53.
4
薛培.
宋金交聘制度下音乐文化交流管窥[J]
.中国音乐,2023(5):141-15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春霞.
南宋使臣使金“觇国”职能考论[J]
.孙子研究,2023(1):40-53.
1
刘春霞.
宋金交聘中南宋泛使之遣的历史演变论略[J]
.天中学刊,2012,27(1):118-121.
被引量:1
2
贾玉英.
宋辽交聘制度论略[J]
.中州学刊,2005(6):169-172.
被引量:12
3
N.哈斯巴根.
清初达尔汉名号考述[J]
.清史研究,2012(2):112-115.
4
陈俊达.
高丽使辽使者类型及其派遣考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79-86.
被引量:4
5
赵永春.
关于宋金交聘“国书”的斗争[J]
.北方文物,1992(2):53-58.
被引量:7
6
熊曲.
竹简,重拾文明的记忆[J]
.中国收藏,2014,0(10):42-44.
7
吕宝玲.
馆藏汉代玉猪握[J]
.收藏,2009(12):87-87.
8
震江.
文明: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的标志[J]
.国学(吉林),2016(1):52-53.
9
水涨船都高[J]
.英语学习,2014,0(12):1-1.
10
周立志.
关于南宋与金交聘的几个问题[J]
.宋史研究论丛,2009(1):87-104.
求索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