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5
-
1叶谦吉,于法稳.重庆市三峡库区建设可持续发展新型山地生态农业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1):3-5. 被引量:9
-
2徐琪.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5(1):1-5. 被引量:12
-
3H.T.奥德姆.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
4杨大三.鄂西三峡库区防护林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5傅伯杰 陈利顶 黄真理 傅伯杰 杨志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评价[A].黄真理,傅伯杰,杨志峰.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2~33.
-
6李秋红 黄真理 傅伯杰 杨志峰.试论生态农业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A].黄真理,傅伯杰,杨志峰.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32.
-
7王化信.三峡库区移民和农业产业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3):17-21. 被引量:1
-
8吕俊强,钟章成.重庆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可持续发展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20(6):1-4. 被引量:3
-
9张均营,吴炳奇,刘亚民,杨志翰,蔡双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以河北省饶阳试区为例[J].生态农业研究,1998,6(3):55-58. 被引量:9
-
10史志诚,赵怀仁.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初步实践[J].生态农业研究,1998,6(3):76-8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47
-
1蔡文春,杨德刚,杨永平.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墨玉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z1):28-32. 被引量:4
-
2邓祖涛,陆玉麒,尹贻梅.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04,24(3):242-245. 被引量:7
-
3骆世明.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向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6. 被引量:6
-
4邓祖涛,陆玉麒,尹贻梅.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11-14. 被引量:7
-
5周彬,董杰,葛兆帅,舒肖明,刘泽华,陈可锋.三峡库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发展途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2):74-78. 被引量:6
-
6王文颇,李彦生,周印富,陈瑞修.燕山山平前平原区作物种植效益的综合评价[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9(1):1-6.
-
7黎智洪.三峡库区发展高效农业的战略途径[J].经济前沿,2005(6):23-27. 被引量:2
-
8杨德伟,陈治谏,廖晓勇.三峡库区庭院生态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61-64. 被引量:5
-
9李奇珍,何俊仕.水源涵养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60-363. 被引量:2
-
10顾寒琳,李岩,张忠辉,谢朋,王君,张大明.吉林省西部农林复合业及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企业,2005(6):33-35. 被引量:1
-
1时胜利,崔洁.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2):8-9. 被引量:2
-
2艾云.三峡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业转移就业的思考[J].重庆建筑,2006,29(11):71-73.
-
3谭洪毅.着力破解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J].决策导刊,2009(1):33-34.
-
4黄玲,郎永建.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5X):307-308. 被引量:3
-
5黄玲.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66-9766. 被引量:4
-
6朱国庆,王琰.三峡库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4(1):56-58. 被引量:2
-
7时胜利,崔洁.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7,6(8):74-75.
-
8荣玲.改善三峡库区农民增收难的现状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J].乡镇经济,2006,22(12):19-22. 被引量:1
-
9马智利.三峡库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3):22-26.
-
10孙健.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环境问题调查[J].科学咨询,2007(7):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