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实然与应然的统一: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性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性是实然与应然的辩证统一体,心理学研究必须坚持实然与应然辩证统一的人性观,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学之"全人"研究的理想。在研究人的过程中,只有兼顾上述两种方法论,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也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
欧阳常青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
出处
《天中学刊》
2009年第4期131-133,共3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关键词
实然
应然
心理学
人性假设
分类号
G446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6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
[美]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人类的趋社会性分析及其研究:一个超越经济学的经济分析[M].汪丁丁,叶航,罗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3
[美]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15.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5
刘华.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88-93.
被引量:23
6
[德]阿诺德·盖伦著 何兆武 何冰译.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7
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研究编辑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和人道主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
[美]丹尼尔·N·鲁宾逊.现代心理学体系[M].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
S. Koch ,The Nature and Limits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Lessons of a Century qua"science", A Century of Psychology as Seience[M]. Edited by Sigmund Koch & David E. Lear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5.
4
潘菽.论人的实质的自然方面--新三界论[A].潘菽心理学文选[C].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5
[美]托马斯·黎黑.心理学史(上)[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
[美]波林.实验心理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1.
7
[美]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8
[美]T·H·黎黑.心理学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9
[英]B·凯琳.心理学大曝光--皇帝的新装[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10
[美]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共引文献
2669
1
苗曼.
心理学:远离范式——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与思考[J]
.衡水师专学报,2004,6(2):63-65.
2
初文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人的全面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4):121-123.
被引量:5
3
孟维杰.
从哲学到文化:心理学范式评述[J]
.哲学动态,2004(8):28-33.
被引量:8
4
魏传光.
当代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批判[J]
.探索,2004(5):109-112.
5
魏传光.
论当代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批判[J]
.理论与改革,2004(5):135-137.
6
王晓林.
科学发展观对人本经济学研究的启示[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4,24(11):3-8.
被引量:3
7
严明,孟维杰.
心理学发展逻辑线索辨析——库恩范式论观点[J]
.学术交流,2004(11):28-33.
8
何齐宗.
审美人格论纲[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15-19.
被引量:14
9
刘永前.
试论文学阅读教学的准备策略[J]
.教育探索,2004(11):70-72.
10
胡鹏林,马自泉.
理念论与黑格尔美学[J]
.天府新论,2005(1):125-128.
1
党玮玺,欧阳林.
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实然”与“应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12):46-47.
被引量:3
2
鲁洁.
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4):1-8.
被引量:221
3
顾润生.
教学目标:实然与应然之间的距离[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12):22-23.
被引量:1
4
孟思欣.
“立德树人”视角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然与应然之差异[J]
.基础教育参考,2017,8(9):7-9.
5
朱美燕.
实然与应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人文关怀[J]
.中国青年研究,2013(4):79-83.
被引量:14
6
廖光焰.
浅谈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辩证法——学习马卡连柯教育思想扎记之一[J]
.宜宾学院学报,1988,0(2):66-69.
7
董方侠.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47-48.
8
张莉,郭艳平,李书林.
浅谈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2012(3):125-125.
被引量:1
9
李锋.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
.学周刊(下旬),2014(1):167-167.
10
张相学.
家长会:实然与应然间的落差[J]
.中小学管理,2007(7):44-45.
被引量:1
天中学刊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