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55-856,85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参考文献9
1 谢喆.双歧杆菌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前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113-113. 被引量:7
2 新健康饮品资讯之一 国外双歧杆菌食品新品迭出[J] .中外食品,2005(9):57-57. 被引量:2
3 褚巧芳,张德纯,孙珊.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2):106-108. 被引量:12
4 李代昆,张德纯,穆小萍,邱建.双歧啤酒生产工艺的实验室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5):132-135. 被引量:6
5 张乐道,秦翠丽.双歧杆菌的益生作用及其应用[J] .农产品加工(下),2008(12):90-92. 被引量:6
6 吕耀龙,赵春杰,刘建军.双歧杆菌的代谢及开发前景[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31(2):90-92. 被引量:7
7 张德纯,邓蕾,刘明方,陈淑惠,胡宏.复方双歧豆奶的营养成份及保质观察[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1):7-9. 被引量:3
8 蒋燕,王豫蓉,王天然.双歧杆菌制剂现状及前景展望[J] .四川医学,2005,26(11):1328-1329. 被引量:5
9 双歧杆菌食品[J] .技术与市场,2006,13(07A):8-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62
1 许应强,董艳.双歧杆菌的临床作用和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7):61-62. 被引量:3
2 徐斌.啤酒工业的原辅材料与啤酒酿造质量[J] .啤酒科技,2004(10):7-16. 被引量:3
3 张卫华,高煜.国内外益生菌产品发展状况[J] .口岸卫生控制,2004,9(5):44-46. 被引量:11
4 任永新.浅谈影响啤酒发酵度的工艺途径[J] .山东食品发酵,2004(3):16-20. 被引量:4
5 于丽萍.功能性啤酒的开发进展[J] .杭州食品科技,2004(3):32-34. 被引量:1
6 刘吉成,刘伯阳,王惠艳.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及开发前景[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4):250-251. 被引量:15
7 金京顺.双歧杆菌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J] .上海医学,2005,28(3):245-248. 被引量:27
8 董中华.优化麦汁煮沸过程控制的探讨[J] .啤酒科技,2005(6):50-50. 被引量:1
9 曹虎.双歧杆菌的开发应用[J] .生物学通报,1995,30(12):18-19. 被引量:1
10 张延坤,马燕.双歧杆菌的生物特性及其保健功能[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5):386-389.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39
1 祝英坤,丁明彦.益生菌极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J] .今日健康,2016,15(7):47-47.
2 缪东,王升平,肖蕾,周映华,高书峰,胡新旭,舒燕,周小玲,曾发娇.罗伊乳酸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对仔猪应用效果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5):109-112.
3 徐速,徐香玲.耐氧性双歧杆菌的驯化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9):34-39. 被引量:4
4 邱建,张德纯,穆小萍.双歧啤酒对常见病原菌的拮抗作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3):222-223. 被引量:3
5 穆小萍,张德纯,邱建.双歧啤酒对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4):343-344. 被引量:1
6 孙珊,张德纯,龚芳红,郭亚楠.双歧啤酒预防性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5):459-462. 被引量:1
7 孙珊,张德纯,褚巧芳.双歧啤酒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22(7):671-675. 被引量:1
8 吴香兰,缪小佟,马丽亚,李月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与肠道微生态[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7):670-671. 被引量:3
9 赵海鹏,谢晶.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4):60-64. 被引量:35
10 麻士卫,王明芳,孙洁宇.双歧杆菌和功能性低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J] .山东食品发酵,2009(3):23-2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44
1 张颖,尹小玲,席黔.双歧杆菌对老年人脂质代谢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80-681. 被引量:6
2 Ya-Ni Yin, Qiong-Fen Yu ,Xiao-Wei Liu, Fang-Gen Lu.Effects of four Bifidobacteria on obesity in high-fat diet induced rat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16(27):3394-3401. 被引量:17
3 周晓丹,刘爱萍,张明,郭慧媛,任发政.副干酪乳杆菌LC-01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2,35(5):7-11. 被引量:19
4 孙晶,刘佳明.双歧杆菌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6):325-326. 被引量:6
5 金京顺.双歧杆菌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J] .上海医学,2005,28(3):245-248. 被引量:27
6 韩雪,张兰威.双歧杆菌增殖因子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优化[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4):69-72. 被引量:22
7 黄闽燕,钟小伶.莱因-埃农氏法测定婴幼儿奶粉中乳糖含量[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2):1529-1529. 被引量:7
8 邓长秀.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4-115. 被引量:15
9 周景欣,袁杰利,迟俐,张新星.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5):399-400. 被引量:30
10 VANDEN BROEK L A, HINZ S W, BELDMAN G,et al. Bifidobacterium carbohydrases-their role in breakdown and synthesis of (potential) preblotics[ J]. Mol Nutr Food Res,2008,52( 1 ) :146-163.
引证文献4
1 管晓冉,张德纯,席青.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营养成分分析及保质期观察[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7):587-590. 被引量:8
2 李金玲,张德纯,王春耀,郭亚楠.双歧醋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2):1084-1086.
3 孙建华,刘晓放,于丽萍.双歧杆菌BB12发酵乳的润肠通便功效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13,26(2):214-217. 被引量:2
4 李吉平,陈雪,刘建华,张微,刘韩.双歧杆菌生物特性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2020(6):57-61.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25
1 陈历水,丁庆波,吴伟莉,刘佳,苏晓霞,赵芸.发酵果蔬汁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418-421. 被引量:30
2 倪志荣.彻底摆脱垃圾邮件的骚扰[J] .计算机应用文摘,2000(5):130-131.
3 张彪燕,吕嘉枥,郑欣欣.发酵蔬菜中酵母菌的特性及其发酵果渣性能初探[J] .中国调味品,2015,40(1):9-13. 被引量:4
4 田颖,戴倩倩,时明慧,孟婵芳,黄玉军,顾瑞霞.双歧杆菌BB12对便秘大鼠的通便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调节[J] .食品科学,2016,37(13):204-208. 被引量:7
5 梁莉,程晨,张柳茵,谢学文,陈信友,李全宏.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南瓜汁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13):88-92. 被引量:9
6 孙凯峰,包怡红.微生物发酵对黑木耳总糖含量和体外调脂活性的影响[J] .中草药,2018,49(16):3781-3787. 被引量:13
7 李汴生,卢嘉懿,阮征.植物乳杆菌发酵不同果蔬汁风味品质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9):293-299. 被引量:26
8 岳旭升,暮雪,张百惠,吴天,张路路,朱德全.双歧杆菌BB12菌株Sec分泌途径及底物蛋白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175-177.
9 张鑫,刘光鹏,宋烨,李继兰,周大森.益生菌在发酵果蔬汁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果菜,2020,40(9):40-45. 被引量:9
10 沈志文,胡念之,张琦玉,赵元.日粮蛋白与猪肠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2020,43(11):150-153. 被引量:1
1 张万岱,姚永莉.幽门螺杆菌致病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299-300. 被引量:18
2 程友,李泽卿,王秋萍.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24(5):1196-1199. 被引量:1
3 张德纯,章清,刘明方,陈淑惠,胡宏.双歧因子的提取及其促双歧杆菌生长的初步观察[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2,4(2):61-65. 被引量:7
4 熊德鑫.正常菌群对常见致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4):217-220. 被引量:4
5 陈葙南.双歧杆菌的生理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1):2-3. 被引量:18
6 惠永华,杨国宇,张代,仝千秋,苗培.双歧杆菌及其微胶囊化的现状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37-338. 被引量:7
7 林旭明,史伟云.角膜缘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纵览,2006,30(4):248-251.
8 张淑华,强梓文.活菌制剂的研究近况[J] .前卫医学情报,1994,10(6):205-206. 被引量:1
9 于洁,伦永志.双歧杆菌的临床应用现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6):584-585. 被引量:4
10 王世荣,张会文,张克颖.羔羊胃粘膜提取物中双歧因子生物活性检验[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1):41-4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