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我国高校学分互认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高校学分互认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推行,我国的主校分互认也应运而生。本文拟从推行实践、推行意义和潜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无国高校的学分互认时行思考。
作者
袁耀宗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师》
2009年第20期32-33,共2页
Teacher
关键词
我国高校
学分互认
思考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1
刘华,姜为.
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5-128.
被引量:39
2
朱猷卿.
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困惑与应对[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78-79.
被引量:5
3
李联明.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17-20.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何静.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相互衔接[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1):32-33.
被引量:7
2
李志茵.
中国学分互认第一案例调查[J]
.中国教育网络,2005(1):17-21.
被引量:7
3
李志宏.
美国、日本、中国学分制之比较及完善我国学分制的设想[J]
.中国大学教学,1994(2):11-13.
被引量:21
4
赵卫平,李颖.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从单一功能到双重功能的转变[J]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0):31-34.
被引量:24
5
李晓佳.
全球视野下的学分互换探析[J]
.世界教育信息,2005,18(8):21-22.
被引量:21
6
王留栓.墨西哥高等教育评估概述.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7,(1):46-47.
7
拉塞克等.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107.
8
李联明.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17-20.
被引量:35
9
马丁·特罗,濮岚澜.
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4):5-16.
被引量:113
10
丁兴富.
论组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J]
.电化教育研究,2003,24(10):40-4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1
1
许玲,朱佩枫.
医学类高校学分互认教学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以某校为例[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4):50-53.
被引量:4
2
邱德君.
省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初探[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5):129-132.
被引量:1
3
薄建国.
教师教育的学分制构想[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3):49-53.
被引量:6
4
李晓佳.
全球视野下的学分互换探析[J]
.世界教育信息,2005,18(8):21-22.
被引量:21
5
阳荣威.
后合并时代高校的选择:战略联盟[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9):57-61.
被引量:52
6
阳荣威.
试论高校战略联盟及其构建策略[J]
.江苏高教,2005(6):38-40.
被引量:33
7
吴杨,丁雪梅.
欧洲硕士学位类型、学制的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50-53.
被引量:12
8
张鹏,刘宇.
对高校教育资源区域性共享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6(11):58-59.
被引量:21
9
霍玉敏.
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浅析[J]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42-144.
被引量:7
10
刘华,姜为.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07(1):88-91.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0
1
胡磊,袁旭音,郭勇.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环境监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与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3):122-124.
被引量:2
2
刘华,姜为.
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5-128.
被引量:39
3
白波,张钦凤,李伟.
学分互认制度促进地方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43-44.
被引量:14
4
于险波.
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订[J]
.高等理科教育,2007(4):91-93.
被引量:12
5
郑延才.
美、日、中高校学分制模式的比较与评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73-75.
被引量:18
6
秦宁.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及其启示[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171-172.
被引量:2
7
陈青,刘济科.
加强校际教育交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开展本科交换生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9(1):147-150.
被引量:13
8
袁本涛,潘一林.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9):23-28.
被引量:86
9
杨兴华,任爱珍.
常州高职园区教学联合体资源共享体制、机制的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6):86-88.
被引量:18
10
黄冰,魏银霞.
高等院校学分互认探讨[J]
.广西教育,2009(33):56-5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9
1
丁辉,杨劲松,马双琴.
关于常州高职园区实施学分互认体系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1(10):175-176.
被引量:8
2
张穗钰,余凤翎.
高校跨境交换生的成绩管理现状及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4(5):153-155.
被引量:4
3
李嫱.
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与普通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比较[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35):220-222.
被引量:1
4
李嫱.
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之探索[J]
.亚太教育,2016,0(1):271-272.
5
王龙,张艳.
2+2中外合作办学学分互认难点与对策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6):57-60.
被引量:1
6
丁辉,姚庆文.
常州高职园区实施学分互认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0,0(4):1-4.
7
金斌斌,刘小艳,黄霄宇,刘进宝,施鸿.
在线开放课程的校际学分互认质量管控机制研究[J]
.药学教育,2021,37(6):77-80.
被引量:1
8
高睿,金军.
我国高校交换生项目培养问题研究及发展策略[J]
.教育观察,2015,4(7S):41-42.
被引量:2
9
尹盼盼.
国际交换生学分转换问题浅析——以天津外国语大学韩语系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2,0(17):227-2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余宏涛.
职教园区建设研究评析[J]
.科教文汇,2012(32):31-31.
2
余宏涛,胡斌武.
中职教育园区建设研究评析[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1):24-27.
3
汤诗华,毕磊,朱祖林,郭允建.
我国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述评[J]
.中国远程教育,2013(9):16-21.
被引量:57
4
曾祥海.
浅析国际教育交流中留学生成绩转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解剖学研究,2013,35(6):462-465.
5
李志敏.
基于世界大学城的高职学分银行组织框架与管理系统设计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30):39-40.
6
李志敏.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湖南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为例[J]
.职业技术,2014,0(9):75-76.
被引量:4
7
周正朝,李静,王钰.
西部高师院校交换生学分转换及成绩认定的现状和思考——以陕西师范大学学分成绩转换认定机制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98-199.
被引量:4
8
李富森.
天津海河高职教育园教育资源共享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24):84-86.
被引量:2
9
高峰,卢立涛.
高职院校实现学分积累和转化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0):41-43.
被引量:4
10
李嫱.
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之探索[J]
.亚太教育,2016,0(1):271-272.
1
张更隽.
对初中英语趣味教学的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10):69-69.
2
黄占松.
从每千米需要行多少小时谈起[J]
.小学数学教师,2011(1):179-185.
3
张翔.
无言的美[J]
.写作(中),2002,0(Z2):28-29.
4
大仲马.
名人名言[J]
.作文世界(小学版),2012(7):156-156.
5
季节[J]
.新作文(高中作文指南),2007(4):81-47.
6
阳妍华.
读故事,学过去进行时[J]
.第二课堂(A),2016(7):23-24.
7
陈新锋.
变换角度解法妙[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04(12):25-25.
8
王淑静.
重视幼儿阶段的养成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9):61-62.
9
王文星.
《行程问题的几种解法》的补充[J]
.小学教学研究,1998,0(4):36-36.
10
费道波.
浅谈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1):284-284.
教师
2009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