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色文化义初探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前言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汉语颜色词传承了“美感中最大众化”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而形成了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所谓文化义,指的是词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反映一个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隐含义。”
作者
潘峰
李锂
机构地区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09年第5期87-91,共5页
Sinogram Culture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为2008Y342
关键词
文化义
社会文化背景
民族风俗习惯
文化内涵
文化因素
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
大众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6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1
陈辉.
符号学视角中的颜色意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23-26.
被引量:20
2
赵红梅,程志兵.
“红”对“赤”的替换及其原因[J]
.云梦学刊,2004,25(5):109-111.
被引量:12
3
姚小平.
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1):19-28.
被引量:13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解海江,张志毅.
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J]
.古汉语研究,1993(4):85-93.
被引量:38
2
洪大容.韩国思想大全集·湛轩书[M].汉城:韩国良友堂,1988.148.
3
金富轼.三国史记[M].汉城:韩国景仁文化社,1982.145.
4
E Rosch.Linguistic Relativity[A].Thinking:Readings in Cognitive Scienc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509.
5
一然.三国遗事[M].韩国:乙酉文化社,1993..
6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66.
7
王大珩,荆其城.
中国颜色体系问题研究[J]
.光电子.激光,1997,8(A10):4-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66
1
程颜,陈嵩,杨婷.
《黄帝内经》“红”系颜色词训诂与英译策略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7):167-169.
被引量:1
2
彭丹.
语料库中颜色词“红”的辞格研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2):162-162.
3
柯艾,杨玉丽.
《水浒传》前五十回颜色词研究[J]
.汉字文化,2023(S01):7-9.
4
卢兴宏.
国际中文教育中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J]
.汉字文化,2023(14):71-73.
5
施意.
妙用颜色词[J]
.汉字文化,2022(S01):53-55.
6
李婷婷.
国内外颜色词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2022(20):42-44.
被引量:2
7
杨亚平,杨雪.
浅析汉泰“黄”颜色词对比及教学[J]
.汉字文化,2022(3):24-25.
8
周传发.
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6):75-76.
被引量:12
9
郑慧敏.
认知理论下英汉基本颜色词隐喻的对比研究[J]
.作家,2010(12):178-179.
10
李红印.
汉语色彩范畴的表达方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56-62.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35
1
何海燕.
中国人尚红习俗探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3):92-94.
被引量:9
2
赵昌智.
试论扬州文化的特点(上)[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1(4):1-6.
被引量:11
3
毕亮,潘宝明,芮婷婷,刘枭.
新时期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1):161-164.
被引量:7
4
黄云忠.
武鸣马头先秦古墓出土铜针初考[J]
.广西民族研究,1986(2):72-73.
被引量:5
5
姚小平.
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1):19-28.
被引量:138
6
刘占成.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J]
.文物,1982(3):12-14.
被引量:13
7
徐恒彬.
“断发文身”考[J]
.民族研究,1982(4):71-78.
被引量:10
8
肖梦龙.
试论吴越青铜兵器[J]
.考古与文物,1996(6):16-28.
被引量:13
9
刘礼堂.
扬越地望考[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4(3):81-86.
被引量:4
10
刘玉堂,黄山.
楚越文化关系论略[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6(2):25-3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袁婷,张丰聪,王振国.
文化区系视野下“九针”疗法起源新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558-5561.
被引量:5
2
刘晓静.
上古汉语“红”的语义场研究及其历时演变[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1):72-74.
被引量:3
3
张超.
英语和汉语中红色的文化意义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139-140.
被引量:4
4
于嵩楠.
“中国红”国家形象在国际语境中的解读[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3):60-62.
5
维克多.
近现代汉语红色范畴颜色词对比研究——以《金瓶梅词话》《平凡的世界》为例[J]
.学术交流,2018(4):148-157.
被引量:1
6
王国江.
红色信仰视角下看汉语词汇[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4):34-35.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吴林.
试析“红色”在英汉文化中的语义异同[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9):107-108.
被引量:1
2
邬弘毅.
两类新的广义Ball曲线[J]
.应用数学学报,2000,23(2):196-205.
被引量:23
3
孙淑娟.
古汉语概念场研究综述[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31(5):58-62.
4
刘聪聪.
浅析颜色词“red”与“红”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含义[J]
.课程教育研究,2013(35):99-99.
被引量:1
5
贾燕子.
“红”上位化的过程、机制及途径[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3):152-156.
被引量:2
6
杨春宇,马苏彦.
《醒世姻缘传》红色范畴颜色词初探[J]
.蒲松龄研究,2020,0(1):110-122.
7
袁婷,王振国.
早期中国医疗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华夏族群的融合[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5919-5921.
被引量:2
8
马晟,曾蕊,赵学千,贾育松.
钹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40例临床报道[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9(12):57-60.
被引量:1
9
邴守兰.
针灸学术史研究述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2):470-473.
被引量:3
10
胡晓涵,朱泽钰,程轶凡,李强.
《急就篇》中“绛缇絓紬丝絮绵,㠲敝囊橐不直钱”纺织句章的辨析[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4,37(4):13-22.
1
王璐.
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2):70-72.
2
林颖.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J]
.理论观察,2013(12):105-106.
3
孔维珊.
浅析饮食习语中的英国文化[J]
.黑龙江史志,2008(7X):48-48.
4
张佳.
英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及其意义[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11):190-190.
5
吴锋.
英汉语中“dog”(狗)一词的含义[J]
.外语研究,1986,3(3):79-80.
被引量:5
6
牟维静,丁鸿雁,李庆林.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4):315-316.
7
尚忠华.
语言背景与英语教学[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1):73-76.
8
周婧丹.
文化差异视角下汉译英词汇误译现象研究[J]
.读天下,2016,0(24):205-206.
9
范增友,甘璐.
从“上院”系列房地产广告看其表现的文化内涵[J]
.应用写作,2007(8):23-25.
10
马晓华.
俄汉词义文化伴随意义差异浅谈[J]
.科教文汇,2010(28):139-140.
被引量:1
汉字文化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