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N1+V1V2+N2”结构产生“致使”义的制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作者
汤景鑫
机构地区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0期46-48,共3页
Modern Chines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7CYY02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YYD01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05SJD740010,06SJB740009]
南京林业大学项目[163080029]
关键词
“N1+V1V2+N2”结构致使义配价语义语音特征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TN912.34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探宙.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J]
.中国语文,2009(2):110-119.
被引量:86
2
金枚.
动补格受事宾语句的语义类别刍议[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9):79-81.
被引量:2
3
陈巧云.
动词做结果补语情况探析[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3):39-42.
被引量:5
4
陆俭明.
“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
.汉语学习,1990(1):1-6.
被引量:96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中国语文,2000(4):291-297.
被引量:222
2
徐杰.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1):16-29.
被引量:210
3
杨素英.
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0-43.
被引量:129
4
徐烈炯,沈阳.
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8(3):1-21.
被引量:74
5
顾阳.
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J]
.现代外语,1997,20(3).
被引量:131
6
潘海华.
词汇映射理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51
7
易洪川.
汉语口语里的一种施事宾语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131-141.
被引量:15
8
顾阳.
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
.当代语言学,1996(3):1-16.
被引量:92
9
张伯江.
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J]
.汉语学习,1989(1):13-15.
被引量:18
10
李临定.
施事、受事和句法分析[J]
.语文研究,1984(4):8-17.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83
1
刘存伟.
现代汉语倚变句的概念化基础及其句法影响[J]
.外国语,2019,42(6):39-50.
被引量:2
2
张邱林.
“VA结了”式肯定祈使句[J]
.汉语学报,2021(1):46-53.
被引量:1
3
张菁.
关于“VA”型动补关系复合词的两点认识[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194-195.
4
胡文辉,石琳琳.
基于“哲学-功能-认知”的汉语评价体系创建论略[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109-110.
被引量:1
5
储泽祥.
是袋子什么都能装,还是物件单一——汉语“主宾句位高效”的类型特征[J]
.南开语言学刊,2012(1):76-85.
6
沈阳.
信息处理中汉语动名语义关系分析的不同层次[J]
.语言文字应用,1999(1):45-52.
被引量:5
7
三宅登之.
“的”字结构里头的述补结构与“了”[J]
.汉语学习,1991(1):22-26.
被引量:2
8
岳中奇.
成事“把”字句的句法形式及语义[J]
.语文研究,2004(3):7-12.
被引量:2
9
陆俭明.
关于句处理中所要考虑的语义问题[J]
.语言研究,2001,21(1):1-12.
被引量:25
10
黄晓红.
“多+V”和“V+多”[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23-27.
被引量:11
1
李清云.
浅析“V_1V_2”式合成词的语法结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83-84.
2
王俊清,卿雪华.
佤语述补结构中的致使范畴[J]
.民族论坛,2015(11):101-107.
3
刘光婷.
现代汉语形容词使动句考察[J]
.汉字文化,2010(6):53-57.
被引量:1
4
金桂桃.
汉语动量词的产生[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2):124-128.
被引量:5
5
许玉洁.
句式“NP+VP+AP”中AP的配价和语义指向[J]
.中国科技信息,2006(01B):150-150.
6
宋亚云.
高诱《淮南子注》中的动结式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4):145-150.
被引量:1
7
宋文辉.
上古汉语双及物句式的类型学特征与演变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1):39-44.
被引量:3
8
石村广.
动结式的致使意义和使动用法的双音化[J]
.当代语言学,2016,18(3):339-353.
被引量:10
9
苗兴伟,刘理花.
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以V+up短语动词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20-25.
被引量:5
10
王振来,苏莹莹.
现代汉语致使义表达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108-111.
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