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正确把握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包括"宽"和"严"两个侧面。和谐社会建设决定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该立足于"宽"。宽严相济的"严"是用来矫正"宽"和辅助"宽"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严打"政策以及西方的"两极化"的刑事政策,既有根本的区别又有相通的地方。
作者
牛忠志
机构地区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7-70,共4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严打”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两极化”
分类号
DF6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8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1
陈兴良.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
.法学杂志,2006,27(1):17-25.
被引量:357
2
王汉斌.1997年3月6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3
臧冬斌.
刑法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立法调整和司法实现[J]
.法学家,2002(3):88-91.
被引量:8
4
邓文莉.
“两极化”刑事政策下的刑罚制度改革设想[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3):117-130.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苏惠渔,游伟,孙万怀.
刑法价值观念的一次维新——对我国刑法发展的比较考察[J]
.法学,1999(2):31-35.
被引量:12
2
陈兴良.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J]
.法学研究,1998,20(6):40-54.
被引量:173
3
李洁.
论中国罚金刑的改革方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1):13-18.
被引量:23
4
梁根林,张文.
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理性思考[J]
.法学研究,1997,19(1):121-131.
被引量:32
5
陈兴良.
刑法修改的双重使命:价值转换与体例调整[J]
.中外法学,1997,9(1):55-64.
被引量:11
6
汉斯·海因里希·耶施克,何天贵.
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概要[J]
.环球法律评论,1981,3(1):18-25.
被引量:38
7
张慎佑,朱亚琴.
关于完善我国缓刑考验制度的法律思考[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5):37-40.
被引量:7
8
马登民,张长红.
德国刑事政策的任务、原则及司法实践[J]
.政法论坛,2001,19(6):141-152.
被引量:34
9
刘守芬,王琪,叶慧娟.
社区矫正立法化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2):25-33.
被引量:49
10
梁根林.《刑事政第: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2页.
共引文献
380
1
兰楠.
前置法为“刑民交叉争议案件”提供的出罪思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37-53.
被引量:6
2
黄驿媚.
刑事实体辩护有效性的困境与实现[J]
.量刑研究,2019(1):140-166.
3
应奎碧,武倩.
刑事政策视域下合理解决“校闹”之路径探析[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0(4):40-51.
被引量:5
4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侦监处课题组,周春燕,李雷,余玛丽,林一洲.
海上走私成品油、白糖类犯罪的实务问题研究[J]
.海关法评论,2020(1):165-192.
5
徐宗胜.
量刑基准与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J]
.刑法论丛,2019,5(2):1-28.
被引量:3
6
陈雪.
刑法正当防卫条款的判断构造[J]
.法律方法,2022(3):359-370.
7
肖乾利.
从法学教育变革之路谈起[J]
.宜宾学院学报,2002,2(6):1-5.
被引量:2
8
章蓉,胡宇翔.
浅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群体性事件引发刑事案件中的运用[J]
.理论导报,2007(1):56-57.
9
王业松.
浅析和谐社会中侦查监督权力的行使[J]
.社科纵横,2007,22(11):95-96.
10
李钢.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缓刑的适用[J]
.西部法学评论,2007(4):40-4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2
1
赵长青.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5(1):1-10.
被引量:14
2
杨方泉.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略论[J]
.政法学刊,2002,19(6):7-9.
被引量:2
3
吴占英.
论非法采矿罪[J]
.河北法学,2002,20(3):44-48.
被引量:10
4
马登民,张长红.
德国刑事政策的任务、原则及司法实践[J]
.政法论坛,2001,19(6):141-152.
被引量:34
5
高铭暄,叶良芳.
再论牵连犯[J]
.现代法学,2005,27(2):103-114.
被引量:77
6
孙燕玲,牛忠志.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的应然选择[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6A):257-257.
被引量:3
7
游伟,谢锡美.
对牵连犯处罚的思考[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6,21(6):14-20.
被引量:12
8
庄劲.
从一重断还是数罪并罚——从牵连关系的限定看牵连犯的处断原则[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1):110-116.
被引量:21
9
牛忠志.刑法学(下册)[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385.
10
陈兴良著.刑法疏议[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
引证文献
6
1
牛忠志,钟家玉.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
.重庆与世界,2011,28(7):31-33.
被引量:1
2
牛忠志,邢涛.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修改的评析[J]
.世纪桥,2011(15):41-42.
被引量:2
3
梁经顺,牛忠志.
包庇与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犯罪构成比较[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64-67.
被引量:1
4
牛忠志,秦立超.
我国牵连犯定罪处罚规则的立法完善[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32(6):25-33.
被引量:11
5
马聪.
论正犯与共犯区分之中国选择[J]
.山东社会科学,2018(3):169-175.
被引量:7
6
李想.
刑法中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的基本范畴[J]
.法学学刊,2024,1(4):55-59.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肖飒.
共犯处罚根据论的解构与批判[J]
.刑法论丛,2021(4):349-377.
2
黄鹏.
论牵连犯“双重处罚说”的重构——以非法行医罪牵连犯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2021(9):1-5.
被引量:1
3
刘明祥.
再论我国刑法采取的犯罪参与体系[J]
.法学评论,2021,39(4):83-97.
被引量:20
4
贾银生.
流量造假犯罪刑法规制核心问题研究[J]
.当代法学,2023,37(2):88-99.
被引量:2
5
黄陈花.
论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35):25-26.
6
刘琪,王旭.
危险犯引入污染环境罪初探[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1):279-280.
7
夏伟.
走出“共犯与身份”的教义学迷思:“主从犯体系”下身份要素的再定位[J]
.比较法研究,2019,33(3):172-183.
被引量:7
8
路军.
移植与限度:牵连犯教义学理论引入之反省[J]
.法学杂志,2019,40(6):93-103.
被引量:18
9
李一凡.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界分之重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7):20-25.
10
王钦颢.
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认罪认罚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J]
.理论观察,2019,0(10):104-107.
1
段明学.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探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9(5):82-86.
被引量:2
2
张进.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与适用[J]
.政法学刊,2007,24(4):13-15.
被引量:4
3
黄云波,王新村.
对贿赂犯罪立法的宏观考察——以基本刑事政策为视角[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5,27(3):86-92.
被引量:1
4
马兵,赵越.
关于我国刑罚制度的思考[J]
.邢台学院学报,2005,20(4):22-23.
被引量:1
5
毛育军.
浅议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及完善[J]
.西部法学评论,2007(6):61-62.
被引量:2
6
田佩雨.
刑罚适用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4):293-294.
7
陈屹立.
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18(2):87-95.
被引量:9
8
华战胜.
论自首的认定——兼谈职务犯罪案件的自首认定[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8):57-59.
9
傅远佳.
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06-112.
10
周国强.
对我国刑罚适用模式的反思与调整[J]
.社会科学,2005(11):60-64.
被引量:3
山东社会科学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