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辛油田浅层油层有效厚度标准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油层有效厚度的确定对油田的详探和开发至关重要。以取心、试油、测井资料为依据,以储层岩性-含油性-物性-电性即"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结合油藏地质认识和流体性质,进行了东辛浅层的储集层出油下限的多维研究工作,准确界定了东辛油田浅层东营组和馆陶组的岩性、物性和电性标准,为该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
李姝
孙志超
机构地区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301-303,共3页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关键词
浅层
有效厚度
岩性
含油性
物性
电性
标准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刘军锷.
东辛油田复杂断裂带浅层油气成藏特点[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5):36-38.
被引量:7
2
刘庆.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源分析和成藏过程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3):263-270.
被引量:13
3
孙国红,吕晶,窦凤华.
新测井系列油层厚度解释电性标准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3):9-10.
被引量:15
4
李浩.
东辛油田东营组LH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4):294-29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张林晔,刘庆,张春荣,王茹,孔祥星,李政.
陆相断陷盆地成烃与成藏组合关系研究——以胜坨油田为例[J]
.沉积学报,2004,22(B06):8-14.
被引量:14
2
张林晔,刘庆,张春荣,孔祥星,朱日房.
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成藏模式再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3):253-257.
被引量:14
3
刘庆,张林晔,沈忠民,孔祥星,李政.
东营凹陷湖相盆地类型演化与烃源岩发育[J]
.石油学报,2004,25(4):42-45.
被引量:46
4
史文东.
断裂带封闭势研究及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4):16-18.
被引量:6
5
姜素华,查明,张善文.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动态平衡研究[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4):16-20.
被引量:21
6
安作相.
渤海湾盆地几个大油田的形成与勘探[J]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2):97-102.
被引量:8
7
刘晓林,冯春丽.
东辛油田营32断层岩性配置关系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26-28.
被引量:6
8
刘伟.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结构对排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5):30-32.
被引量:14
9
梁书义,刘克奇,蔡忠贤.
油气成藏体系及油气输导子体系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27-332.
被引量:36
10
吕晶,俞静,杨根锁.
表外储层厚度电性标准的确定[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15(1):17-2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1
1
刘四兵,沈忠民,陈义才,汪巍,刘庆.
东营凹陷孔店组原油油源追踪[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4):402-406.
被引量:4
2
席国兴,沈忠山,王玉祥,陈炳峰.
杏北地区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深化与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5):41-44.
被引量:17
3
王梅,杨二龙,龙涛,宋考平.
应用测井资料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J]
.石油钻采工艺,2007,29(1):72-74.
被引量:7
4
窦凤华,吕晶,孙国红,李闯.
萨中开发区萨零组油层测井解释有效厚度标准研究[J]
.国外测井技术,2008,23(1):22-24.
被引量:7
5
张美珍,李志明,秦建中,徐旭辉,施伟军,刘文斌,蒋宏.
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成熟度评价[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12-16.
被引量:20
6
李志明,施伟军,SHERWOOD Neil,刘文斌,蒋宏.
激光拉曼光谱法分析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变化及其应用[J]
.岩矿测试,2008,27(5):341-345.
被引量:6
7
刘巍.
油水同层潜力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6):80-82.
被引量:7
8
关德范,徐旭辉,李志明,王捷.
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思维与有限空间生烃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6):709-715.
被引量:22
9
韩清华,兖鹏,余朝华,吴时国.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辛东地区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规律[J]
.地质力学学报,2008,14(4):362-373.
被引量:17
10
朱小影,周红,余训兵.
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几种计算方法——以麻黄山西区块宁东油田2、3井区为例[J]
.海洋石油,2009,29(2):23-2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17
1
康晓东,李相方,程时清.
油藏有效厚度统计参数的特征与应用[J]
.石油钻采工艺,2004,26(6):45-47.
被引量:5
2
李延丽.
柴达木盆地游园沟油田中浅层油藏四性关系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3):402-406.
被引量:29
3
李亮,宋子齐,路向伟,王静,于小龙,杨立雷,赵宏宇.
克拉玛依油田J_1b^5油层有效厚度研究[J]
.特种油气藏,2006,13(3):45-48.
被引量:5
4
王润好,刘宇,王红涛,李淑敏,刘珏.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在新庄油田的应用[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29(3):37-39.
被引量:56
5
秦同洛.关于划分储层有效厚度的意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2):38-40.
6
赵为永,陈宏民,李松东,梁虎,邓生青.
乌南油田N2^1油藏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
.断块油气田,2008,15(4):56-59.
被引量:28
7
杨克文,李明全,贾朋涛.
鄂尔多斯盆地A地区长8储层测井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1):117-120.
被引量:8
8
谢佃和,周邦元,孙艳伟,陶登海.
牛圈湖油田侏罗系储层有效储层确定[J]
.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5(1):13-17.
被引量:3
9
王全,章成广,刘兴礼.
塔中4油田CⅢ油组含砾砂岩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5):86-89.
被引量:11
10
谢佃和,董双福,李杨,郑翔频.
牛圈湖油田侏罗系储层解释模型的建立[J]
.新疆石油天然气,2010,6(2):1-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周鹏,吴庆宽,张超,冯伟,谢彬.
有效厚度影响因素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22):133-136.
2
陈佩佩,胡望水,周钱山,黄鑫,邓美洲.
什邡-德阳-广金地区蓬莱镇组致密气藏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22(29):162-16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胡向阳,李宏涛,史云清,肖开华,郭艳东,李浩,高君.
川西坳陷斜坡带蓬莱镇组三段沉积特征与储层分布-以什邡地区JP23砂组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29(4):468-480.
被引量:2
2
卢科良,李志军,李想,吴康军,徐正建,郑宝婧,张云冬.
玛湖1井区J_(1)s_(2)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4(3):1-8.
被引量:6
3
牛艳伟,吴鹏.
神木地区解家堡区块山西组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0(5):513-524.
被引量:1
1
宋建虎,田腾飞,朱璠,石宁,朱义东,董凤玲,魏风玲.
油田开发后油水界面的综合评价[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03X):272-274.
2
董奇杰.
油水同层储层井试油工艺优化探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7).
被引量:2
3
王少辉.
油水同层储层井试油工艺技术优化探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137-137.
4
谢芬,王庆祥,解克萍,肖春林.
确定断层产状是断块油藏开发调整的地质基础──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_2区为例[J]
.新疆石油地质,1996,17(2):168-172.
5
金金花.
断陷盆地扇三角洲前缘单期扇体精细表征——以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16,13(6):18-22.
被引量:1
6
吴伟,李国利,高衍武,牟明洋,陆艳萍.
测井资料判定稠油水淹层孔隙度水淹界限研究[J]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3(1):38-40.
7
吴伟,木合塔尔,李军民.
稠油蒸汽吞吐后期水淹层孔隙度界限研究[J]
.国外测井技术,2011,31(6):53-55.
被引量:1
8
封从军,鲍志东,王立业,汪莹,邓西里.
扶余油田中区泉四段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
.断块油气田,2011,18(6):714-717.
被引量:14
9
高阳,蒋裕强,杨长城,程方敏.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低渗储层物性下限[J]
.科技导报,2011,29(4):34-38.
被引量:35
10
时宇,杨正明,黄延章.
低渗透储层非线性渗流模型研究[J]
.石油学报,2009,30(5):731-734.
被引量:86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年 第05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