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构性心脏病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结构异常的统称,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现阶段能够以介入方法治疗的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狭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已取得了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开展、应用这项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诊断、治疗的“规范化”和临床研究的“国际化”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专业水准和国际声誉,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1-962,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