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透视与思考 被引量: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初期突出了作品的族裔性,对于少数族裔政治及社会现状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品的文学性,随着华裔文学发展的成熟与研究的深入,批评话语开始转向其文学性的诉求,与国外研究发展相比,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作者认为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与族裔性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一部分,缺乏"华裔性"的文学文本,不能够算作真正的华裔文学,而缺乏文学性的华裔文本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只有族裔性与文学性结合完美的作品才能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之作,我们的研究应从族裔性与文学性融合的角度出发,揭示作品所蕴含的复杂内涵,彰显作品的艺术魅力。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82,共4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范守义.《华裔美国人英语文学概观》,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2应雁.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作品[J].外国文学评论,2004(1):31-37. 被引量:31
  • 3张瑶惠 周薇译.《林玉玲访谈录》[J].中外文学(台湾),2001,(29):11-11.
  • 4ZhouXiaojing and Samina Najmi. ed. Form and Transformation in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 C ].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 5[美国]黄桂友(Guiyou Huang)主编.《美国亚裔文学研究》(Asian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P10.
  • 6雷祖威.《爱的痛苦》,吴宝康,王轶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
  • 7张子清:"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中族裔性的强化与软化-雷祖威访谈录",第209页.
  • 8卫景宜著.《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2002年.
  • 9胡勇著.《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2003年.
  • 10李贵苍著.《文化的重量:解读当代华裔美国文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57

  • 1李亚萍.《书写差异:论美华英语文学的题材局限》.http://www.cuhk.edu.hk/ics/21c/index2.htm.,2003年11月6日.
  • 2..http : //www. ugapress. uga. edu/books/shelf/0820319392. html,2003/9/15.
  • 3..http: //www. gmdaily, com. cn/0-ds/2000/20000614/GB/2000% 5E304,2002/10/4.
  • 4..http: //www. powels, oom/ogi - bin/bibioshow = hardeover: new: 0375406530: 24.00,2002/10/4.
  • 5..http: //bigS. xinhuanet. com/gate/bigS/news. xinhuanet. com/book/2003 - 02/27/content_ 747909. htm,2003/11/5.
  • 6Ha Jin, Under the Red Flag, p. 3; pp. 29 - 30.
  • 7Dwight Garner, "Ha Jin's Cultural Revolution", http: //www. nytimes, com/library/magazine/home/20000206mag-garner3. html, 2002/10/4.
  • 8Sarah A Smith, "Voice of the Demon - monster", in The Guardian, Nov. 30, 2002, p. 27.
  • 9Jeffrey C Kinkley, "Waiting", in World Literature Today, Summer 2000, pp. 579 - 580.
  • 10Ha Jin, Waiting, London: Vintage, 2000, p. 206. p. 239.

共引文献30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