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国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借鉴德国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我国也应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具体措施是: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计算机企业实训基地,构筑"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
曹丽君
张烨
杨燕萍
机构地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职教研究所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91-93,共3页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第三级教育
双元制教育
德国
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719.2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57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2
1
张烨.
德国本科层次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窥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9,29(3):27-29.
被引量:8
2
姜大源.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27):7-13.
被引量:451
共引文献
457
1
马君,王盼盼.
“意义”是打开职业教育价值之门的金钥匙——读《从就业谋生到美好人生——职业教育漫话》[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3):47-51.
2
宝航.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设计[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3(1):9-15.
被引量:3
3
陈为民.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日语专业礼仪课程[J]
.硅谷,2009,2(17):168-169.
被引量:2
4
张艳美.
对接企业文化开发高职体育场馆公共关系课程[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49-54.
5
汪佩若.
男装设计项目课的一些思索[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9,15(3):19-22.
被引量:1
6
陈为民.
多语种共享旅游外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改革[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1):149-150.
被引量:3
7
邢娅莉.
高职电气专业监控组态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教导刊,2014(8):119-120.
被引量:3
8
徐秀娟.
高职教育中教学改革与发展探讨[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7-19.
9
蒋浩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11(S1):17-18.
被引量:4
10
易忠奇.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制定的初探[J]
.中国教师,2010(S1):103-10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7
1
刘颋.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长效机制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32):115-116.
被引量:1
2
杨丽江.
江西本科高职教育发展路径之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2):95-96.
被引量:1
3
毛艳青,李宁.
高职本科的定位探析[J]
.文学教育(中),2010(2):65-65.
被引量:5
4
王超,李均.
在四年制高职专业设置“技术专业学位”的初步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4):98-100.
被引量:4
5
苏开荣,代丽健.
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5(26):48-50.
被引量:33
6
赵伐,俞建伟.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宁波大学20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06(7):49-51.
被引量:10
7
单鹰.
“应用型大学”的定位需要挑明自身的职业教育范畴[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113-116.
被引量:8
8
肖海涛,向春.
发展职业技术本科教育刍议——基于学制改革的视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1):118-120.
被引量:17
9
Deike Uhtenwoldt. Duale Studiengunge liegen im Trend[OL].http://www.n24.de/news/newsitem_5869960.html,2012.
10
李望国,何孟义.
构建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兼论广东白云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J]
.高教探索,2008(1):109-11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逯长春.
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模式探析——以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为例[J]
.职教通讯,2012(19):44-48.
被引量:14
2
董静,裴晓林,卢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研究综述[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111-115.
被引量:3
3
张雪峰.
德国职业教育对广东高职校企合作对接机制发展的启示与探析[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0):56-59.
被引量:2
4
张艳.
论高职院校独立举办高职本科层次教育的必要性[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5):167-169.
被引量:5
5
陈斌,杨桦,杨小燕.
“双平台、双主线”现代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13(7):148-150.
被引量:3
6
何志伟,向桂君.
德国“双元制”在应用科技大学中的运用——兼论对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启示[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16(2):55-60.
被引量:1
7
廖粤峰,韩笑.
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的《PLC技术与工程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
.亚太教育,2016,0(10):155-155.
被引量:4
8
吴明霞,史晓宇.
我国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文献述评[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19-25.
被引量:3
9
谢燕妮,王海波,林莉.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畜牧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
.当代畜牧,2022(6):60-6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孙菲.
德国职业教育之我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28-29.
被引量:1
2
李斌,崔鑫,吴金鹏.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76-77.
被引量:1
3
盛建军,周晓刚.
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18-19.
被引量:33
4
张艳.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8):215-216.
被引量:1
5
白洁.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特色分析及借鉴[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171-173.
被引量:3
6
何志伟,向桂君.
德国“双元制”在应用科技大学中的运用——兼论对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启示[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16(2):55-60.
被引量:1
7
邓海涛.
广西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探讨[J]
.广西教育,2014,0(27):78-79.
被引量:1
8
崔源,张磊.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应用与创新[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0):171-172.
被引量:4
9
尹久.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实践研究[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5):22-25.
被引量:2
10
樊景博,屈正庚.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微型电脑应用,2015,31(1):36-39.
被引量:3
1
杨黎明.
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之设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4(9):39-39.
被引量:1
2
张立华.
借鉴国外经验 改革发展成人高等教育——《重新定义第三级教育》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05(3):58-59.
被引量:5
3
曹玲.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层互动及启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9):13-14.
4
吕向虹.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
.教育科学文摘,2009,28(4):79-79.
5
赵哲.
谈高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J]
.中国高教研究,2001(4):62-63.
6
彭慧敏.
印度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动因[J]
.国外职业教育,2007(3):18-20.
7
李小艳.
以人为本,动态管理——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2):28-29.
被引量:9
8
徐理勤.
德国第三级教育领域中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职业学院(BA)──以巴登─符腾堡州的职业学院(BA)模式为例[J]
.外国教育研究,2000,27(2):49-53.
被引量:12
9
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成立强,成永林,吕鑫祥,黄克孝,闵光太,唐德果,费蘅,沈纯道,李晓玲,安钢.
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特点和发展途径[J]
.职教论坛,1995,11(7):18-20.
被引量:7
10
澳大利亚明确未来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发展方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4):13-13.
职业技术教育
2009年 第2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