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官产学研结合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思考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鉴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管产学研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中,阐述实施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
田兴国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管理与规划研究室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45-347,共3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2007J002)
关键词
官产学研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喻国华.
试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25-325.
被引量:7
2
李哲敏,刘宏,陆美芳.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战略[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2):88-91.
被引量:18
3
罗春燕,常正霞,邓华陵.
产学研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
.甘肃农业,2006(2):208-20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卢明.
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4):121-123.
被引量:2
2
卢良恕.
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J]
.科技导报,1996,14(12):3-8.
被引量:25
3
张明.
产学研结合对高校人才培养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5):81-83.
被引量:6
4
姜正国,石潇纯,李高海.
试论地方院校产学研的合作教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5):45-4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2
1
李范珠,张如松,赵宁,俞文英.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95-196.
被引量:28
2
张汛.
浅析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人才培养[J]
.农技服务,2008,25(3):116-117.
被引量:4
3
李磊,王慧军,阎立波,张贯生,王桂荣.
加强京津冀产学研合作 提升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08,27(5):30-32.
被引量:1
4
李继睿,肖怀秋.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
.广西轻工业,2009,25(3):137-139.
被引量:3
5
冯宇.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J]
.生产力研究,2009(19):42-43.
被引量:4
6
司春雷,李学锋,赵新宇.
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35-235.
被引量:1
7
刘亮燕.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机理研究[J]
.商情,2010(10):121-121.
8
吕凤华,王洪江,宋向东.
加强创新人才团队建设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94-96.
被引量:26
9
胡廷章,胡宗利,涂昀,王贵学.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7):113-115.
被引量:5
10
张玉敏,于涛,郑琳娜,文召.
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J]
.知识经济,2010(23):10-10.
同被引文献
15
1
李阿利,赵佳荣,陈冬林.
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1):66-69.
被引量:13
2
高思.
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
.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20.
被引量:35
3
刘树海,焦惠生.适应21世纪农业发展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J] .农业科技管理,1999(10):39-41.
4
原宁.培养和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人才[N] .人民日报,2012-03-21(7).
5
BUBBLE W,JOHNSON P,NICHOLS C,et al.MBTI Personality Types and SII Personal Style Scales[J]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0 (2):131-145.
6
周红军,葛建芳,尹国强.
农业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构想[J]
.广东化工,2008,35(10):148-150.
被引量:2
7
李凤梅,孙京新.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09(4):45-47.
被引量:12
8
徐文总,刘瑾,赵青春,李真,任琳,胡先海.
地方建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与实施[J]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46-48.
被引量:4
9
刘仿军,鄢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被引量:26
10
刘洪银.
农业科技创新中人才约束与破解[J]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2):399-40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蒲侠,赵玉琴,葛建芳,尹国强.
地方农业院校非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246-248.
被引量:3
2
李红新,瞿群臻.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10040-1004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黄毅.
区域性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5054-5055.
2
陈伟民,林玮,陈刚,陈以博,王艳.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9):274-275.
被引量:2
3
杨兴.
高分子材料用于现代农业种子处理的实践探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8):99-99.
4
潘迎丽.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农业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
.农业工程,2018,8(3):116-118.
5
杨平,庞全海,白益彪.
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未来与发展,2019,0(6):78-81.
被引量:2
6
胡冰,肖雯,崔彦君,徐玉梅,巩海鹏,魏佳.
农林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与未来[J]
.高师理科学刊,2020,40(5):100-102.
7
张太平.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人才管理工作激励与评价机制研究[J]
.知识经济,2021(9):27-28.
被引量:1
8
李天骥,张玉梅.
科技助推天津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4(1):15-18.
1
周家伦.
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技产业,2009(11):29-30.
2
蔺万煌,苏益,张学文,卢向阳.
加快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7-120.
被引量:12
3
李正,徐向民.
广东省高等工程教育官产学研结合体系设计[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3):7-13.
被引量:9
4
姚淑云.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模式选择[J]
.科技管理研究,2000,20(6):54-55.
被引量:2
5
黄燕飞.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4(20):93-94.
被引量:1
6
黄正泉,杨红辉.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的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8):5-6.
被引量:4
7
潘炳超.
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策略探微[J]
.新西部(理论版),2009(5):177-177.
被引量:4
8
陈蕾.
香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及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2016,29(15):62-66.
被引量:3
9
王新德,张月珍,王志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和推动高校技术转移[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2):110-115.
被引量:5
10
黄木印.
高校新型官产学研合作平台研究——以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为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4):365-366.
被引量:2
广东农业科学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