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和印度是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而且两国有许多共同之处。中印两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发展成果和潜力也有不少差异。针对两国经济作相应的比较有利于我国取长补短,进一步发展本国经济。
作者
孙明明
杨定华
机构地区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3-25,共3页
Yu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关键词
发展模式
经济结构
投资环境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35.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李凡,王巾英.
人力资本因素在中国和印度吸引FDI中的差异[J]
.国际经济合作,2008(5):44-47.
被引量:2
2
陈海晶,祁婷.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J]
.华商,2008(8):9-9.
被引量:1
3
项兵.
印度企业何以在全球崛起?[J]
.中国企业家,2008,44(3):56-59.
被引量:1
4
顾列铭.
令人吃惊的印度速度[J]
.经济,2006(11):24-25.
被引量:1
5
李明宗.
试析中印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J]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4):28-3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曾建国,陈光.
中国与印度国家软件技术园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17-119.
被引量:6
2
黄亚生,马文静.
经济增长中的软硬基础设施比较:中国应不应该向印度学习?[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64-69.
被引量:24
3
王珏.
中国利用FDI的战略调整——基于与印度的比较研究[J]
.管理世界,2005,21(7):148-149.
被引量:5
4
魏本华,吴建武.
中印经济金融比较[J]
.中国外汇管理,2005(10):10-12.
被引量:5
5
徐冬青.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从印度的成功经验谈起[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13-17.
被引量:12
6
代谦,别朝霞.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6,41(4):15-27.
被引量:172
7
郭承先.
中国与印度金融现状比较[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2):22-24.
被引量:5
8
尹倩.
中国模式与印度模式之比较[J]
.理论与现代化,2006(4):60-65.
被引量:11
9
李凡,王巾英.
服务业利用外资:印度对中国的启示[J]
.国际经济合作,2007(7):14-17.
被引量:7
10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2
1
陈倩.
中印吸引FDI流入增长原因比较[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2):3-4.
2
王聚芹,苑英科.
中印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可能性、存在问题及科学化路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42-45.
同被引文献
33
1
叶正佳.
印度国际影响力的兴衰及其根源[J]
.南亚研究季刊,1998(S1):12-18.
被引量:8
2
刘善国.
浅评印度的国际影响力[J]
.南亚研究季刊,1998(S1):19-24.
被引量:1
3
周其仁.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J]
.经济学(季刊),2004,4(1):193-210.
被引量:468
4
张蕊.
中印两国制药产业状况对比[J]
.上海医药,2006,27(3):106-108.
被引量:9
5
戴永红.
开展中印俄三边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J]
.南亚研究季刊,2006(2):54-59.
被引量:3
6
华民.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6):36-50.
被引量:29
7
杨文武.
中印贫困现象与反贫困实践的经济学比较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2-57.
被引量:3
8
赵建军.
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8-63.
被引量:11
9
盛洪.
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渡过程的研究[J]
.经济研究,1996,31(1):69-80.
被引量:85
10
姜玉洪.
中印比较视野中的印度文化[J]
.学术交流,2007(4):15-2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段钢,齐美虎.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印合作前景与展望——基于中国云南省与印度西孟加拉邦区域合作[J]
.经济问题探索,2011(2):1-6.
被引量:7
2
张红伟,陈伟国.
中印经济改革成功与缺失的制度逻辑[J]
.南亚研究季刊,2011(1):59-65.
3
张占顺.
“中印比较热”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J]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1):80-8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胡本海,辛仁杰.
南亚国家市场状况与特点——兼析云南省与南亚国家商品贸易的潜力[J]
.经济问题探索,2012(6):73-80.
被引量:7
2
杨文武,徐菲.
后危机时代中印经贸合作研究现状探析[J]
.南亚研究季刊,2012(4):69-75.
被引量:6
3
李春顶,彭冠军.
中国—印度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及发展前景[J]
.中国市场,2014(41):3-14.
被引量:7
4
刘祖明.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印两国共同利益的认同分析[J]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2):18-25.
被引量:1
5
刘祖明,冯怀信.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认同”利益的建构分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4):32-41.
被引量:14
6
叶鹏.
中印贸易竞争与互补[J]
.商,2016,0(17):129-129.
被引量:1
7
杨文武,王彦,文淑惠.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投资合作研究[J]
.南亚研究季刊,2017(1):49-57.
被引量:2
1
张准.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J]
.集团经济研究,2007(02X):311-311.
2
李斌.
中印经济比较研究的思考[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74-76.
3
沈开艳.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84-86.
4
方雯.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中印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性比较[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28(9):89-93.
5
胡军伟.
金融危机对中印经济影响程度比较研究[J]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2):70-75.
被引量:1
6
高振峰,庄毅敏.
借鉴温州模式,实现中部崛起[J]
.网络财富,2009(20):20-21.
7
张丽杰.
从巴、韩经济发展战略看人力资源开发[J]
.理论观察,2004(4):69-70.
8
郝洁雯.
中印两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1):96-96.
9
Joachim Von Braun,Ashok Gulati,Shenggen Fan,张志(译).
中印两国农业和经济发展战略及变迁[J]
.世界农业,2006(12):43-46.
10
华碧云.
印度经济形势与中印经济合作前景[J]
.南亚研究,2000(1):38-42.
被引量:1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