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晋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晋国历600年之久,三次勤王,成为周王室的主要支撑者;从晋文公创立霸业起,保持霸主地位达150年;晋是我国法家的摇篮,又是当时封建因素出现最早、最多的国家,由晋分裂出来的魏、赵、韩又把晋先进的封建因素辐射到各地;卜子夏的"儒法兼容"思想,哺育出了战国赵人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形成中国自秦以后两千多年的治国思想;晋还培育出了我国先秦史上音乐代表——乐圣师旷。
作者
李尚师
机构地区
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2-35,共4页
Journal of Yuncheng University
关键词
霸主
封建因素
治国思想
乐圣师旷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王克林.
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下)[J]
.文物世界,2001(2):18-23.
被引量:25
2
王克林.
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上)[J]
.文物世界,2001(1):9-17.
被引量:18
3
李孟存.
略论春秋与战国的年代界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4(1):97-10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王克林.
龙图腾与夏族的起源[J]
.文物,1986(6):55-56.
被引量:17
2
张学海.
东土古国探索[J]
.华夏考古,1997(1):60-72.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32
1
张德光.
再论陶寺城址发现的意义[J]
.文物世界,2003(3):24-28.
被引量:3
2
李乃胜,何努,毛振伟,冯敏,王昌燧.
陶寺、尉迟寺白灰面的测试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2005,24(5):9-13.
被引量:13
3
姚政权,吴妍,王昌燧,何驽,赵志军.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植硅石分析[J]
.农业考古,2006(4):19-26.
被引量:11
4
马兴.
从尧、舜禅让的实质看传子制的确立[J]
.天府新论,2007(1):129-132.
被引量:4
5
武家璧.
陶寺观象台与考古天文学[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5):90-96.
被引量:7
6
裴传永.
忠观念的起源与早期映像研究[J]
.文史哲,2009(3):104-116.
被引量:8
7
何驽.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28(3):261-276.
被引量:42
8
杜勇.
从陶寺文化看尧舜部落联合体的性质[J]
.中华文化论坛,2009(3):5-10.
被引量:4
9
王齐洲.
“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38-51.
被引量:15
10
黄爱梅.
近二十年来唐尧研究成果综述[J]
.历史教学问题,2010(2):108-11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
1
陆建松.
论地方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J]
.东南文化,2011(4):6-8.
被引量:17
2
沈辰,何鉴菲.
“释展”和“释展人”——博物馆展览的文化阐释和公众体验[J]
.博物院,2017(3):6-17.
被引量:63
3
周婧景.
“阐释性展览”:试论当代展览阐释的若干问题[J]
.东南文化,2019,0(6):95-103.
被引量:30
4
魏敏.
博物馆展览中考古文物的阐释模式[J]
.东南文化,2021(1):168-173.
被引量:8
5
赵娜,王文彬.
考古文物类展览信息阐释的公众转向[J]
.中国博物馆,2022(2):74-79.
被引量:12
6
周婧景.
“阐释与阐释规划”:影响当代博物馆转型的议题[J]
.东南文化,2022(5):138-14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王文彬,刘凯.
考古类展览的信息阐释探索——“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中的实践和认识[J]
.艺术博物馆,2024(2):65-70.
1
问延安,孙智伟.
荀子的理想社会思想初探[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3):88-91.
2
■风.
封建不是专制[J]
.看历史,2007,0(21):1-1.
3
董媛.
浅析乐圣师旷的政治思想[J]
.沧桑,2014(5):13-14.
4
回望大明——走近万历朝[J]
.收藏.拍卖,2011(9):122-122.
5
解希恭.
山西孝义张家荘汉墓发掘记[J]
.考古,1960(7):40-52.
被引量:6
6
牛其坤,王玉民.
为伊消得人憔悴——记新泰市政协常委、市博物馆馆长马培林[J]
.春秋,1998,0(6):45-47.
7
刘军.
“美国例外论”和工运史研究[J]
.世界历史,1999(5):25-33.
被引量:8
8
白自东,孔宪凤.
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43-49.
被引量:3
9
颜建华,郑朝彬.
孙中山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J]
.安顺学院学报,2014,16(2):75-79.
10
于超.
新泰“乐圣”师旷文化遗迹与思想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117-122.
运城学院学报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