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之探讨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的关系及"治未病"学说对亚健康状态防治的指导意义。
作者
陈莉
郭彩霞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山西中医》
2010年第1期60-61,共2页
Sh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亚健康
治未病
预防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84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9
1
孙岸弢,程伟.
亚健康新思维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之契合[J]
.中医药信息,2004,21(3):1-3.
被引量:13
2
张有和.
状态医学———中医学的现代概念[J]
.医学与哲学,1999,20(1):6-9.
被引量:21
3
王琦.
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被引量:201
4
董莉.
“亚健康”——现时代不容忽视的问题[J]
.医学与社会,2001,14(6):18-21.
被引量:14
5
马寰,张伯礼,雒明池.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现状[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2):36-37.
被引量:25
6
熊丽辉,黄永生.
中医药论治亚健康的概述[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1):62-63.
被引量:5
7
李水银.
《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阐要[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4):192-192.
被引量:22
8
王喆,王宗柱.
浅析“治未病”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6-8.
被引量:6
9
孙伟 蒋春波.试论补肾在“治未病”的重要地位.中国中医药报,2007,3(8):6-6.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王前飞,王前奔,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的指导作用[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3):15-18.
被引量:32
2
吕士选,岳凤先.
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77-179.
被引量:40
3
陈家旭.
情志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J]
.吉林中医药,1995,15(4):1-2.
被引量:6
4
李玉清.
生理及病理瘀血体质及其预防意义[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1):14-16.
被引量:18
5
李无为,张守彪,赵赤军,刘芳.
疲劳综合征[J]
.中国学校卫生,1995,16(2):103-104.
被引量:4
6
张开发.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原因浅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116-116.
7
陈濒珠.内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8.
8
张有和 康扬.相对不定位证候归类及其意义[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56-57.
9
余静.中医药在“亚健康”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5):6-6.
10
王琦,中国中医药报,1995年
共引文献
284
1
姚远,袁洪,陈志恒,黄志军,林玲,阳国平.
论亚健康与健康管理策略[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655-1656.
被引量:6
2
赵崇金.
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分析[J]
.中外医疗,2008,27(20):92-93.
3
梁锦芳,李捍东,黄达强.
中医调治亚健康的优势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07,2(4):195-198.
被引量:5
4
梁治学,胡燕,何裕民.
肝与亚健康的关系探究[J]
.中医药学报,2009,37(5):1-3.
被引量:3
5
陈金钰.
亚健康状态的自我调适[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6):380-381.
被引量:1
6
黄萍萍,刘锋,田文栋,夏国美.
某社区居民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7):349-350.
7
李文兰,李丽,杨波.
HPLC方法测定亚康宁胶囊中丁香苷的含量[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1(3):113-115.
8
孙涛,赵晓山,罗仁.
亚健康研究的现状与中西医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14(3):61-62.
被引量:28
9
郭姣,周和,齐平,刘燕.
高等院校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5):548-549.
被引量:5
10
陈国元,邓菁,程建安,李华文,杨涛,郭立海,鲁翠荣,王松.
职业人群亚健康现状及防治对策[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5):636-638.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37
1
王育学.亚健康状态[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62-65.
3
汪建胜,孔建强,王东辉,等.论中医治未病与养生[J].健康必凑(下旬刊),2013(61:359.
4
王思成.
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J]
.世界中医药,2008,3(1):43-45.
被引量:53
5
李力,薛晓琳,徐雯洁,王天芳.
“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2008,27(1):76-77.
被引量:17
6
刘荣.
论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77-1579.
被引量:11
7
张建平.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J]
.中国民间疗法,2008,16(11):57-57.
被引量:5
8
宿绍敏.
浅谈针灸推拿疗法调治亚健康状态[J]
.新中医,2009,41(3):112-114.
被引量:4
9
王明如.
用治未病的理念指导临床[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4):219-221.
被引量:5
10
武月萍,刘爱华,周军丽.
“治未病”与亚健康[J]
.光明中医,2009,24(2):314-31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黄芬.
针灸推拿对亚健康的防治探讨[J]
.现代养生,2014,0(10):268-268.
2
司徒志强,王明飞.
人群亚健康状态与心电图关系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507-1508.
被引量:5
3
王鹿.
浅谈“治未病”理念的时代优势[J]
.河南中医,2013,33(4):490-492.
被引量:14
4
黄海波,肖子曾,向忠军,彭岭,李杰.
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的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5,21(5):50-5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刘景霞,孙晓宁.
亚健康人群中的111例心电图特征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239-240.
被引量:7
2
李现林,史士伟.
“治未病”思想在骨科疾病防治中的意义[J]
.中医研究,2013,26(12):10-11.
被引量:2
3
阳国英,祁青.
用治未病思想防治青少年调节性近视30例[J]
.河南中医,2014,34(5):915-916.
被引量:4
4
李现林,史士伟.
“治未病”思想在骨科临床应用举隅[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44-45.
被引量:2
5
黄丽玲,李烈炎,王晓云.
216例亚健康人群的心电图结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1-62.
被引量:6
6
张玥莉,吕圭源,丁婷,邓梦娇,林为艺,陈素红.
长期起居饮食不节致亚健康状态大鼠模型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6):181-184.
被引量:3
7
王海芳,颜其深,陈文祥.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治疗骨科疾病中的应用[J]
.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2):250-250.
8
旋静,吴秋成.
中医调理脾胃治未病的探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154-155.
被引量:3
9
林景涛.
探索广东惠州市各年龄段健康体检心电图对比分析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136-136.
被引量:1
10
张晓丽,郑振喜,王铁强,钟晓.
2012-2014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水痘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137-137.
1
蔡旻.
探析中医“未病”与亚健康[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386-386.
2
徐大平,杨翠芹,程莉英.
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J]
.河北中医,2010,32(6):919-921.
被引量:7
3
蒋新军,陈燕.
中医治未病学说文献探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10-12.
被引量:3
4
杨相国.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J]
.健康生活,2010(1):23-23.
5
王军,张晓菊.
仲景“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1):9-9.
被引量:2
6
许水清,韩一栩,朱学亮,王艳君.
正常高值血压针灸与中药干预研究述评[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1):1615-1618.
被引量:2
7
李桂萍,张振刚,张俊红,续建东.
泻血疗法在中医“未病”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0,51(S1):119-120.
8
孙涛,武留信.
中医未病思想与“慢病后备军”健康管理[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5):252-253.
被引量:16
9
陈权.
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07-708.
被引量:5
10
倪红梅,何裕民,沈红艺,方盛泉.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8):750-751.
被引量:16
山西中医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