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启示录——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走进马克思”?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面临后现代理性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究竟向何处去、命运会如何的问题,德里达认为我们必须以一种还债的心态走向马克思,通过奋力的开拓和创新使之不断以新的方式获得再生和转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这种核心思想和主导意识边缘化、泛化和中立化,否则就会造成它与时代的脱节和断裂,磨平它的思想锐气,耗尽它所有的精神能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只有深入到使之分离又使之结合为一的内在本源处(社会实践)那一度中去思维,才能真正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并使之以新的形式和姿态进入我们的时代文明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理论特质和基于实践需要不断实现自我革命的内在生长机制,正是由于它自己的这种实践性品格和把握实践矛盾的特殊能力,才使之赢得并重现于后现代并建构一种"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 朱荣英
出处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1期5-10,共6页 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Nanj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关系研究(HK09-1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周凡.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马克思主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5(1):72-76. 被引量:16
  • 2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3伍德.新社会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 4利奥塔.后现代状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74-75.
  • 5福柯.1998.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
  • 6SIM S.Post-marxism:a reader[M].Edinburg University Press,1998.
  • 7拉克劳,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 8LYOTARD Fean-Francois.Peregrintim:Law,form,event[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
  • 9(美)波林·罗斯诺(PaulineMarieRosenau)著,张国清.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 10孔明安.“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J].哲学动态,2004(2):26-30.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1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