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现代汉语的存现格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汉语存现格及其相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和现代汉语语义格的实际情况及其研究现状。现代汉语中的存现格是表示存在、否存、出现、消失、增添、减缺语义范畴的语义格。存现格的下位类型有:存事格、否存事格、现事格、消事格、增事格、减事格。
作者
胡晓研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The Northern Forum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文化精神与汉语俗语的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存现格
格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http://bbs. ccit. edu. cn/kepu/lOOk/read, php? tid = 2523. 2009.11. 25.
2
鲁川,林杏光.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
.汉语学习,1989(5):11-15.
被引量:65
3
林杏光审订,鲁川主编.动词大词典[Z].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
4
张志公.现代汉语(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
65
1
鲁川,缑瑞隆,刘钦荣.
交易类四价动词及汉语谓词配价的分类系统[J]
.汉语学习,2000(6):7-17.
被引量:24
2
周启强.
词汇化模式的认知阐释[J]
.外国语文,2009,25(S1):63-66.
被引量:4
3
林杏光.
中文信息界的语义研究谭要[J]
.语言文字应用,1998(3):97-100.
被引量:4
4
鲁川.
汉语的意合网络[J]
.语言文字应用,1998(2):84-90.
被引量:16
5
林杏光,张庆旭.
现代汉语槽关系研究[J]
.汉语学习,1998(6):7-10.
被引量:9
6
赵金铭.
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4-20.
被引量:105
7
方琰.
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近况[J]
.当代语言学,1996(4):22-26.
被引量:7
8
鲁川,张秀梅,庄奇.
谓语的语义分类和语义组合模式[J]
.汉语学习,1993(4):9-12.
被引量:3
9
鲁川.
谓词框架说略[J]
.汉语学习,1992(4):12-16.
被引量:9
10
吴传飞.
存在句语义结构的分类和描写[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09-11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9
1
鲁川.
谓词框架说略[J]
.汉语学习,1992(4):12-16.
被引量:9
2
鲁川,林杏光.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
.汉语学习,1989(5):11-15.
被引量:65
3
朱彦.
复合词的格关系[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53-62.
被引量:5
4
马伟林.
框架理论与意义识解[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18-21.
被引量:48
5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1).
6
Bryant, Jennings, Mary Beth Oliver.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Routledge, 2008.
7
Kahneman, D. A perspective on judgment and cho- ice: mopping bounded ration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3, (9).
8
Reese, S. D. The framing project: A bridging model for media research revisite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07, ( 1 ).
9
Gamson, W. A. Promoting political engagement. Mediated polities: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of democra- cy, 2001.
10
Ungerer, F. &Schi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Cognitive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引证文献
1
1
周汶霏,宁继鸣.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3):102-10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二宁,刘克强.
核心素养理论下的议论文训练体系探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35-39.
被引量:3
2
袁红梅,汪少华.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4):18-22.
被引量:32
3
孙慧.
词汇的认知语用意义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20):50-52.
1
曾垂枫.
从主语的意义看英语中的歧义现象[J]
.嘉应大学学报,1996(4):67-69.
2
王智杰.
存现句的句型[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4-96.
被引量:7
3
曹保平.
格语法理论对汉语动语素属性词功能的解释[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602-604.
4
杨成凯.
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中)[J]
.当代语言学,1986(2):76-83.
被引量:14
5
李剑影.
汉语能性结构研究——从《■》及其中译本看[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5):56-60.
6
陶明忠,马玉蕾.
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J]
.当代语言学,2008,10(1):35-42.
被引量:49
7
阎瑾.
对名词动用的格语法分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84-86.
被引量:2
8
尤俊成.
“无论是A还是B,都C”句型[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0,0(5):20-23.
9
武小军.
川北隐语的下位类型:行话、歇后语论说[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4):101-103.
被引量:4
10
马德全.
从“格”的角度谈谈“把”字句的分类[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1):38-39.
被引量:1
北方论丛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