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汉语两种“不得”结构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汉语中“不得”结构有两种:一是位于谓词性成分前作状语的“不得”;二是位于谓词性成分后作补语的“不得”。本文从形式和语义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现代汉语“不得”的两种结构“不得x”和“x不得”的异同,并考察了“不得”的虚化过程。
作者
申惠仁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不得
禁止
能力
虚化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力量,解正明.
单音动词“得”的语法化过程[J]
.汉语学习,2005(6):40-43.
被引量:11
2
李宗江.
“V得(不得)”与“V得了(不了)”[J]
.中国语文,1994(5):375-381.
被引量:39
3
李晓琪.
关于能性补语式中的语素“得”[J]
.语文研究,1985(4):11-18.
被引量:21
4
吕叔湘译,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197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4
2
孙朝奋.
《虚化论》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4(4):19-25.
被引量:124
3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68
4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2001,21(2):71-81.
被引量:239
5
马清华.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
.汉语学习,2003(2):15-20.
被引量:77
6
马清华.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J]
.语言研究,2003,23(2):63-71.
被引量:59
共引文献
63
1
張赬.
明清可能結構“V得來(不來)”“V得了(不了)”研究[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19(1):383-399.
被引量:2
2
王靖萱.
基于语料库的“不得X”系列惯用语偏误分析[J]
.汉字文化,2024(15):16-18.
3
郝维.
补语的可能式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1(3):29-34.
被引量:9
4
朱春秋.
“懒得”的同形异构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7):240-240.
被引量:1
5
吴福祥.
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
.中国语文,2002(1):29-40.
被引量:140
6
赵长才.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
.中国语文,2002(2):123-129.
被引量:46
7
于康.
“V不得”的否定焦点与语法化过程[J]
.语文研究,2004(2):15-19.
被引量:13
8
胡云晚.
洞口方言能性“得”字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3):144-149.
被引量:13
9
付义琴.
也谈能性述补结构“V(O)不得”的来源[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3):38-42.
被引量:2
10
邓雅娜.
《三言》中能性述补结构的复杂形式[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96-9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68
2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46
3
李小軍.
语气词“已”“而已”的形成、发展及有关问题[J]
.汉语史学报,2009(1):59-7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陈佳佳.
“不得已”的词汇化及其历时发展[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3(4):42-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全志.
论孟子“好辩”的话语依据及来源[J]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6):150-157.
1
代保民.
“了(le)”字了不得——《春》教学片段[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8(10):41-42.
2
王瑞.
现代汉语中“了不得”与“不得了”考察[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49-56.
3
盛丽春.
“不得了”和“了不得”[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87-91.
被引量:4
4
蔡海荣.
上古汉语代词“焉”的功能语义分析[J]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2):92-93.
5
高玲.
“V+少”和“少+V”[J]
.文教资料,2009(10):44-45.
6
刘月华.
状语与补语的比较[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1):22-37.
被引量:24
7
张宏.
“什么”与“都”共现时的主宾不对称现象考察[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3):29-32.
8
周小兵,徐霄鹰.
体词性“有的”、“有些”的多角度分析[J]
.语言研究,2001,21(3):29-32.
被引量:2
9
黄晓红.
“多+V”和“V+多”[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23-27.
被引量:11
10
周彦全.
a little用法浅说[J]
.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0(12):22-2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