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网络交往行为的新特点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交往行为———网络交往行为,它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它的特点:是一种新型交往行为,呈现戏剧行为的特点,向规范调节行为转化,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研究它的社会影响。
作者
张文杰
姜素兰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3-46,共4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网络交往行为
INTERNET网
信息交流
计算机网络
分类号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G202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5
参考文献
1
1
郭良.网络创世纪[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同被引文献
55
1
马嫣.
从流行语看隐喻的社会功能[J]
.作家,2011(2):135-136.
被引量:3
2
陆宏.
协同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J]
.开放教育研究,1998,4(4):25-26.
被引量:8
3
刘盛峰.
论新的学习环境与开放教育[J]
.开放教育研究,1998,4(3):16-19.
被引量:4
4
奥托.彼得斯,罗伟纲.
数字化学习环境:开放远距离教育新的可能与机遇[J]
.开放教育研究,1998,4(2):13-16.
被引量:21
5
周洪刚,邹朝晖.
全球信息化和合作创新全球化[J]
.科学管理研究,1998,16(5):27-31.
被引量:1
6
屈驱.
浅议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95-96.
被引量:5
7
魏小巍.
数字化生存平台的哲学基础浅议[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2):28-31.
被引量:5
8
郑奕.
“网络性爱”及其伦理问题[J]
.中国性科学,2005,14(12):14-17.
被引量:2
9
黄少华,武玉鹏.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32-40.
被引量:47
10
胡志敏.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变迁:从"课桌文学"到校园BBS、OICQ[J].中国青年研究,2002,(2).
引证文献
10
1
朱韩兵.
网络行为的去抑制化分析综述[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3):36-38.
被引量:5
2
吕国光.
试论Internet学习的特点[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16(3):39-41.
3
孙小梅.
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教育交往问题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4):21-23.
被引量:1
4
林尤鹏.
关于色情视频行为的特征、性质及其犯罪化的思考[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67-69.
5
赵伯兴.
论网络环境下用户科学交流的特点及服务对策[J]
.图书情报工作,1999,43(9):5-7.
被引量:6
6
任家永.
从流行语看当下大众的网络交往行为[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9):420-420.
7
马会端.
跨越“信息孤岛”:网络社会交往的技术重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5):11-19.
被引量:2
8
苗青,谢萍.
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90-94.
被引量:13
9
吕国光,陈金龙.
试论Internet学习的特点[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0(2):1-3.
10
刘龙洲,颜柯.
大学生网络交往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108-110.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褚政,赵元立.
网络时代大学生应树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观[J]
.江苏社会科学,2012(S1):67-69.
被引量:3
2
肖力诠.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去抑制化及应对策略[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3,0(6):15-17.
3
孙永丽.
论网络环境下科研信息的查询与使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4,17(7):444-446.
4
马芳.
转型期高校图书馆服务浅议[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2):67-70.
5
柳潇.
网络交往心理的折射——大学生网名现象透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137-138.
6
史克学.
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75-78.
被引量:23
7
张敏.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2):159-162.
被引量:14
8
王德芳,余林.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62-467.
被引量:20
9
赵会娜,杨曦.
试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问题与对策[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4(6):52-54.
被引量:3
10
滕云,杨琴.
网络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取[J]
.重庆社会科学,2007(2):122-124.
被引量:13
1
李臣.
网络交往研究综述[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2(3):118-121.
被引量:1
2
胡冀青.
网络交往行为:一项基于不同阶层的比较研究[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5-28.
被引量:1
3
刘琮,张冠文.
关于《人肉搜索公约1.0beta版》的传播学思考[J]
.今传媒,2009,17(7):25-27.
被引量:2
4
陈泽华,谢克明.
利用粗糙集获取模糊控制规则[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34(3):258-260.
5
李锦峰,滕福星.
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4):77-80.
被引量:4
6
刘韵清,苏美玲,黄秋生.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交往行为失范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6):109-112.
被引量:8
7
邬国俊.
票证管理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研究[J]
.科学与财富,2010(9):29-29.
8
戴世富,韩晓丹.
缺场在线与在场缺位--网络社交殖民化现象研究[J]
.当代传播,2015(5):59-61.
被引量:8
9
王景云.
网络伦理危机探析[J]
.学术交流,2009(7):17-20.
被引量:6
10
武俊杰.
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辨识的条件与策略[J]
.前沿,2005(2):194-197.
被引量:9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