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4-418,共5页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s
基金
加拿大钾磷肥研究所的资助
参考文献9
1 王大秋,陈恒鹤.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选择效果研究[J] .大豆科学,1998,17(1):72-78. 被引量:13
2 汪自强,董明远.不同钾水平下春大豆品种的钾利用效率研究[J] .大豆科学,1996,15(3):202-207. 被引量:40
3 李舒凡,沈桂琴,徐美德.施钾对增强大豆抗旱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3,12(4):302-307. 被引量:24
4 李雪梅,朱长甫,苗以农,张利宏.大豆植株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4):263-265. 被引量:23
5 朱长甫,苗以农.大豆硝酸还原酶活力与硝态氮含量的关系[J] .大豆科学,1990,9(1):33-38. 被引量:13
6 沈伟其.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混合液提取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03).
7 梁振富.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几种质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2(05).
8 朱广廉等.植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二级参考文献13
1 游明安,盖钧镒,马育华.长江下游夏大豆地方品种群体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及量产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研究[J] .大豆科学,1989,8(1):11-20. 被引量:24
2 陈恒鹤,梁振富,付艳华,李楠,杨玉环,尹丽华,姜世胤.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遗传与选择效果研究——Ⅰ 正反交效应与配合力[J] .大豆科学,1989,8(3):217-225. 被引量:5
3 朱长甫,苗以农.大豆硝酸还原酶活力与硝态氮含量的关系[J] .大豆科学,1990,9(1):33-38. 被引量:13
4 周树,郑相穆.硝酸还原酶体内分析方法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01).
5 Thomas W. Rufty,Richard J. Volk. Alteration in enrichment of NO 3 ? and reduced-N in xylem exudate during and after extended plant exposure to15NO 3 ?[J] 1986,Plant and Soil(3):329~332
6 陈恒鹤.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其它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的轮配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1987(01).
7 胡明祥,于德洋,孟祥勋,周肃纯.大豆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4(06).
8 李豪喆.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04).
9 汤玉玮,林振武,陈敬祥.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耐肥性的相关性及其在生化育种上应用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85(06).
10 梁德印,徐美德,李舒凡,褚天铎,王莲池.钾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和形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1986(02).
共引文献93
1 姜存仓,王运华,鲁剑巍,徐芳森,高祥照.植物钾效率基因型差异机理的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4):483-487. 被引量:35
2 李雪梅,朱长甫,苗以农,张利宏.大豆植株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4):263-265. 被引量:23
3 王金龙,徐冉,王彩洁,撒得山.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其危害[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2):54-57. 被引量:10
4 王雅珍,张伯东,董友魁,刘德恒,王树宇.中油82~10的应用及高蛋白高产育种方法探讨[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1):92-94. 被引量:1
5 李春杰,王建国,许艳丽,李兆林.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2):154-155. 被引量:30
6 白宝璋,丁国华,白嵩.大豆的酰脲及其代谢[J] .中国油料,1995,17(2):76-79. 被引量:1
7 张贵龙,赵巧梅,马新明,常思敏,熊淑萍,石媛媛.汞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3):352-355. 被引量:4
8 蔡柏岩,葛菁萍,金惠玉,刘丽君,祖伟.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钾素吸收效率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1):42-47. 被引量:18
9 张海峰,张明才,翟志席,何钟佩,段留生,李召虎.SHK-6对大豆株型、产量及其生理基础的调控[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3):287-292. 被引量:7
10 孟凡钢,富健,王新风,于志晶,马巍,彭辉,李华英.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研究Ⅰ F_2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初探[J] .大豆科学,2007,26(1):75-77.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308
1 唐劲驰,曹敏建,祝子平,闫洪奎,刘绍鹏.不同基因型大豆对低钾的耐性极限及缺钾症状研究简报[J] .大豆科学,2001,20(4):295-297. 被引量:4
2 王英男,王洋,杨光宇,马金保,陈长学,杨文华,郭德广.吉林省大豆生产的现状及发展潜力浅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S2):21-24. 被引量:5
3 李舒凡,沈桂琴,徐美德.施钾对增强大豆抗旱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3,12(4):302-307. 被引量:24
4 刘海燕.大豆生育期降水量对产量的影响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2,9(12). 被引量:1
5 赵静,付家兵,廖红,何勇,年海,胡月明,邱丽娟,董英山,严小龙.大豆磷效率应用核心种质的根构型性状评价[J] .科学通报,2004,49(13):1249-1257. 被引量:41
6 熊洪,唐玉明,任道群,李兴莲,程开禄,姚万春,周兴兵,刘康.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445-449. 被引量:23
7 韩晓增,乔云发,张秋英,王守宇,宋春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3,22(4):269-272. 被引量:49
8 吴国梁,崔秀珍.不同土壤肥力和质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1-2. 被引量:19
9 蔡柏岩,祖伟,葛菁萍.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4,23(4):273-280. 被引量:14
10 史俊琴.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05(1):14-1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4
1 王英,窦新田,李伟群,杜维广,陈怡.优化施肥和化控对提高大豆油分和抗旱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5,24(1):56-60. 被引量:9
2 王伟,曹敏建,王晓光,李植.低钾胁迫对不同钾营养效应型大豆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5,24(2):101-105. 被引量:20
3 张兴梅,王伟利,何淑平,曾玲玲,洪音.两种类型土壤大豆施钾效应[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452-455. 被引量:7
4 白胜双,冉学忠,王伟力,周春喜.铁丰系列大豆耐低钾品种(系)的筛选[J] .种子科技,2009,27(6):28-30.
5 闫春娟,韩晓增,宋书宏,王文斌,武丽石,王昌陵.水钾耦合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3):359-364. 被引量:4
6 焦峰,王鹏,翟瑞常.钾肥对大豆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21(4):12-15. 被引量:4
7 闫春娟,宋书宏,王文斌,曹永强,董丽杰,王昌陵.大豆钾营养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09,28(5):926-930. 被引量:18
8 王宏青.商丘市高产优质大豆平衡施肥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11-111.
9 曾秀成,王文明,罗敏娜,廖红,王秀荣.缺素培养对大豆营养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4):1032-1036. 被引量:38
10 雷婷,向达兵,郭凯,杨文钰,刘增禹,陈小容.磷钾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8(3):318-32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48
1 杜明,李彦生,张秋英,谷思玉.菜用大豆产量对钾肥施用的响应研究[J] .土壤与作物,2012,1(2):89-93. 被引量:4
2 张丽霞,彭建明,高微微,马洁,何月秋.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阳春砂仁幼苗生长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4(5):700-705. 被引量:2
3 刘健,缑国华,马赛飞.绿原复合肥不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及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5,25(6):22-23.
4 王晓光,曹敏建,蒋文春,王伟,李植,于海秋.钾肥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2):133-136. 被引量:23
5 李植,王伟,周春喜,曹敏建.不同钾营养型大豆主要形态、生理及产量指标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83-487. 被引量:13
6 许海涛,许波,王友华.不同播期和优化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5):51-53. 被引量:15
7 栾晓燕,杜维广,满为群,刘鑫磊,马岩松,郑宝香,陈怡,刘艳.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同步旱作栽培体系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7,26(6):885-891. 被引量:7
8 曹小娣,许海涛.不同播期和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8):892-894.
9 王晓光,曹敏建,于海秋,蒋文春,李兴涛.不同基因型大豆吸收利用钾素的差异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5):520-524. 被引量:9
10 朱洪德,冯丽娟,于洪久,王春凤,宋伟,刘敏,高中利.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8,27(6):966-972. 被引量:7
1 赵天成,李友宏,陈晨,马文林.水稻需钾特性及施钾效应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05,46(6):7-8. 被引量:1
2 李玉影.马铃薯需钾特性及钾肥效应[J] .马铃薯杂志,1999,13(1):9-12. 被引量:38
3 李玉影.甜菜需钾特性及钾肥效应[J] .中国糖料,1999(1):21-24. 被引量:4
4 闫春娟,宋书宏,王文斌,曹永强,董丽杰,王昌陵.大豆钾营养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09,28(5):926-930. 被引量:18
5 王姣爱,董转英.晋南地区小麦需钾特性及高效施钾技术研究[J] .小麦研究,1998,19(3):15-17.
6 孟赐福,曹志洪,姜培坤,徐秋芳.杨梅的需钾特性及施钾对杨梅的增产效应[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5):46-48. 被引量:27
7 黄聪敏,陈山虎,林建新,卢和顶,纪荣昌.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甜10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5,20(B12):93-96. 被引量:1
8 翁定河.不同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糯00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4-25. 被引量:6
9 王义霞,刘春生,苏彦华.新疆棉花品种新陆中51号在山东棉区的需钾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