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个人主体性与类主体性分析 被引量:3

Individuality and generality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个人主体性与类主体性作为两种不同的主体性,其基本特点分别是占有与生产。具有个人主体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客观性知识观、以机械学习为主、丧失与他人交往,最终只能得到片面的发展。而具有类主体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建构性知识观、以意义学习为主、建立与他人合作的关系,最终实现自主全面的发展。要实现学生学习活动中从个人主体性到类主体性的转变,就要关注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人际互动的参与以及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 Individuality and generality differ in nature in that students of individuality show typical instrumentality, while the other kind of the students demonstrate constructive knowledge 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fav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erefore, a change from individuality to generality is very important.
作者 杨清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2,共5页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关键词 个人主体性 类主体性 占有 生产 学习活动 individuality generality possession activity of learn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多尔迈.主体性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
  • 2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 3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关山,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91.
  • 4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5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0-41.
  • 6方朝晖.重建价值主体[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102.
  •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4.
  • 8皮尔森.文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254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