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969-969,共1页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参考文献4
1 孙福成,何青,唐裕春,龚俊辉,王勇,邓开伯.尿激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对比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13(3):139-141. 被引量:13
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996年7月修订)[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被引量:1321
3 陈国伟,潘永康,李兆文,杨柯,李婺芳,袁贤奇,龙凤军,郭有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1994,9(1):7-10. 被引量:13
4 The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for national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of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Correspondence: Hu Dayi, Xu Zhimin. Beijing Red Cross Chao Yao Hospital, Beijing 100020).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多中心临床试验1406例总结[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76-179. 被引量:138
二级参考文献4
1 陈国伟,潘永康,李兆文,杨柯,李婺芳,袁贤奇,龙凤军,郭有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1994,9(1):7-10. 被引量:13
2 团体著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年,19卷,137页
3 团体著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年,2卷,22期,17页
4 朱文玲,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年,22卷,4期,352页
共引文献1424
1 徐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8):377-378.
2 杨淑莲.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及直接PTCA治疗观察[J] .华夏医学,1999,12(6):678-680. 被引量:1
3 赵化芹,郑会敏.急性心肌梗死169例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36-37.
4 刘正兴,赵永明,王青,左家祥,赵庆桃.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z1):4-6.
5 刘圣兰,周克立,刘桂芳,夏和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再抬高的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55-2256.
6 王学福.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非Q波心梗)40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变化[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7):101-102.
7 蒋建东,周嬿,季燕妮,徐亮.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9):1-2. 被引量:1
8 任海滨,钟永根.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对比——附95例报告[J] .新医学,2003,34(z1):16-17.
9 郑衍平,李玉华,王东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9(3):150-151. 被引量:2
10 周莉.急性心肌梗死212例临床分析[J] .临床荟萃,2001,1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7
1 张旭辉,刘品发,马晓峰,王红,赵爱玲.高原地区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评价[J] .临床荟萃,2004,19(23):1344-1345. 被引量:3
2 沈潞华,柯元楠,杨跃进,顾复生.全国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研讨会纪要[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3-327. 被引量:97
3 薛铮,吕吉元.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2):1471-1472. 被引量:8
4 杨宁,任付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7-19. 被引量:16
5 李晓惠,王彬尧,励锦华,章隆泉.不同溶栓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J] .医药导报,1999,18(1):14-15. 被引量:2
6 沈洪,黄先勇,计达,武建军,杜捷夫,苏绍平,张志强,宋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7):389-391. 被引量:18
7 高润霖.国人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3):174-179. 被引量:89
8 莫新玲.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J] .医师进修杂志,2000,23(2):36-37. 被引量:4
9 窦晓语,徐辉.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1):64-64. 被引量:10
10 刘关键,王家良,康德英,洪旗.四格表数据Meta分析的简明统计方法[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2):265-268.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11
1 曾昭笔.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43-43. 被引量:1
2 钱招昕,汪洋,李洁,张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不同再灌注方案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60-363. 被引量:4
3 蒋桂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23-23. 被引量:1
4 华潞,张叶萍,庞会敏,胡颖,李一石.二种溶栓剂应用致死亡的病例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0,7(5):286-288.
5 潘有平.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2):906-907. 被引量:30
6 马仙红,徐兰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1,32(35):7462-7463. 被引量:2
7 李春梅.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60-61.
8 杨晓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5):63-63. 被引量:1
9 石晓军,石晓强.UK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831-2833. 被引量:3
10 张正光.小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概况[J] .生物技术通讯,2013,24(6):886-891. 被引量:7
1 盛长法,施海明,戴瑞鸿.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J] .上海医学,1994,17(11):670-670.
2 赵晓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3):355-357.
3 Gore,JM,胡大一.心血管疾病[J]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1995,14(1):8-9.
4 龙凤军,李兆文,潘永康,梁学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摘要)[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3):233-233. 被引量:2
5 黄剑辉,彭旭.两种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对比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15,20(7):1269-1271. 被引量:2
6 聂祝湘,刘荣卿.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桥糖蛋白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J] .重庆医学,1995,24(4):201-201.
7 吴健翎,闫智宏,朱晓波,梁庆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2):120-120. 被引量:1
8 Osmancik P.,Kvasnicka J.,Widimsky P.,Tarnok A.,王亭忠.有或无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日间改变[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0(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