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也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入.
作者
郑欢
杨启富
机构地区
台州学院保卫处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65-166,共2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计划项目(Y200803010)成果之一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群体性事件
信息传播
分类号
D63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9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4
1
孙元明.
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3):6-10.
被引量:51
2
辛.
新媒体的定义[J]
.新闻与写作,2006(12):17-17.
被引量:48
3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cgp.gov.cn/zycg/zycgdt/940748.shtml.
4
彭少健,宣德.
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培育——“首届(2007)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综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37-38.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于海达.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81-82.
被引量:26
2
范明.
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59-65.
被引量:59
3
孙恪廉.
增强应变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关于突发事件防范的思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16(2):30-32.
被引量:4
4
刘帆,修晶,毕先萍.
中国青年失业趋势预测[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3):1-7.
被引量:5
5
王战军.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J]
.政法学刊,2006,23(5):9-13.
被引量:72
6
萧功秦.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态势与前景展望[J]
.战略与管理,1998(5):36-43.
被引量:35
7
冯林.
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预防处置对策[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2):61-64.
被引量:16
8
陈晋胜,张涛.
群体性事件经济成因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1):53-56.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29
1
黄志远,杨秋丽.
闽南语新闻如何炒出闽南味——透视《本地话新闻》的方言Style[J]
.东南传播,2013(8):59-61.
2
冯磊磊,强盛春.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0):75-76.
被引量:5
3
祁文静.
浅析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融合——以“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
被引量:1
4
闫志琴.
新媒体,给自主学习插上会飞的翅膀[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S1):12-14.
被引量:6
5
徐振祥.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6):64-66.
被引量:328
6
张艳敏.
新媒体传媒人才浅析[J]
.东南传播,2009(1):129-130.
7
陈罡.
新媒体与新文体[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27-31.
被引量:3
8
肖文涛.
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J]
.中国行政管理,2009(6):118-123.
被引量:97
9
顾若兵,张卓.
北京奥运新媒体的实践及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未来影响[J]
.体育与科学,2009,30(5):24-26.
被引量:22
10
邢长敏.
论新媒体定义的重构[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0):8-9.
被引量:36
同被引文献
27
1
赵会民.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研判与预警的重要性[J]
.河北法学,2010,28(10):199-200.
被引量:9
2
杨长春.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理论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07-109.
被引量:28
3
赵锡凤.
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Blog平台的创建[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4):12-14.
被引量:4
4
赵路平,张志昂.
论媒体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J]
.江淮论坛,2006(5):187-189.
被引量:14
5
辛.
新媒体的定义[J]
.新闻与写作,2006(12):17-17.
被引量:48
6
朱海松.第五媒体[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1-180.
7
保罗.利文森.手机[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
张洪涛,马春光.泛娱乐化倾向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EB/OL].中国青少年研究网,http://www.Cycs.org/Artic1e.asp?Category=1&Co1umn=464&ID:16478.
9
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
10
徐振祥.
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27-28.
被引量:69
引证文献
7
1
张澜,张贺雯,于海蓝,池超群.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动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30(S1):66-69.
2
卢昌军.
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1(8):42-43.
被引量:28
3
韩玉.
浅谈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学理论,2012(21):170-171.
4
张湖北.
刍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挑战和应对[J]
.知识经济,2013(14):172-173.
被引量:6
5
郑辉,胡乾源,陆小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229-230.
6
关鑫,李会杰,周伟军.
关于网络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积极引导[J]
.科教导刊,2015(1):158-159.
被引量:2
7
温婕.
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青春岁月,2016(7).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胡桂领.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策剖析[J]
.包装世界,2018,0(4):176-176.
2
范婷雅,龚克.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
.神州,2014(9):171-171.
被引量:9
3
邹国振.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
.学术论坛,2012,35(1):223-226.
被引量:44
4
王一飞,宋洁,彭云龙.
浅谈利用新媒体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2(10):53-54.
5
郑辉,胡乾源,陆小峰.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229-230.
6
周静.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9-11.
被引量:7
7
明月,干洪伟.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J]
.青年与社会,2013(8):200-200.
8
吕剑红.
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学理论,2013(24):225-226.
被引量:1
9
李莉.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教育探索,2013(11):124-125.
被引量:22
10
吴菱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2):21-23.
被引量:4
1
王静.
论如何预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1):66-66.
2
赵会民.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研判与预警的重要性[J]
.河北法学,2010,28(10):199-200.
被引量:9
3
张春荣,陈泽明,蒋晓蒲.
高校利益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J]
.青春岁月,2011,0(18):52-54.
被引量:1
4
程君岭.
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透析[J]
.湘潮(理论版),2012(5):69-69.
5
拥军,缪金祥.
关注象牙塔:转型期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治理[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35):203-204.
6
段惠方,焦辉.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J]
.南方论刊,2011(12):64-65.
被引量:1
7
王玲.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1):96-96.
被引量:2
8
张萍.
关于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的思考[J]
.新丝路(下旬),2016(6):84-84.
9
秦培涛,赵闪,吴猛.
多元主体参与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路径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58-60.
10
廖宇,连惠芗.
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由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引发的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111-1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