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处理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处理方法的改进韩昱晨贾心善(中国医科大学分子病理研究室沈阳110001)免疫组化染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内抗原的保存及暴露,在用10%福尔马林固定组织时,由于蛋白质的交联反应而导致了组织内蛋白抗原被封闭,以致影响抗原的显露...
作者
韩昱晨
贾心善
机构地区
中国医科大学分子病理研究室
出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192-192,共1页
Progress of Anatomical Sciences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
修复
处理
分类号
R392-33 [医药卫生—免疫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孙保存,赵秀兰,章明放,林建韶.
微波抗原修复法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中的应用[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25(4):249-250.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
1
刘俊,陈宣世,龙汉安.
三种不同抗原修复法对二种免疫组化染色法的影响[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27(5):440-441.
被引量:2
2
龚玲玲,曾俊,林宜先,徐惠森.
微波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检测中的应用[J]
.医学新知,1997,7(3):129-129.
3
王宏艳,王玉国,孙红年,张淑东.
用微波技术处理肾穿组织的新方法[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161-162.
4
韩恩善,张雪.
微波技术在病理免疫组化中的应用[J]
.宁夏医学院学报,1999,21(6):461-462.
被引量:7
5
刘华庆.
淋巴瘤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16(4):342-343.
被引量:2
6
蔡新华,郭志坤,王庆志.
微波炉和高压锅抗原修复与不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效果的定量对比分析[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10(2):237-238.
被引量:5
7
张雪,陈晓雅,韩恩善.
微波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应用[J]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4):204-205.
8
蔡新华,郭志坤,冯艳玲.
微波抗原修复对乳腺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J]
.解剖学杂志,2003,26(4):403-40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孙保存,赵秀兰,章明放,林建韶.
微波抗原修复法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中的应用[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25(4):249-250.
被引量:9
2
顾长芳,张雷,汪迎.
应用压力锅和微波炉法进行石蜡切片抗原修复的比较[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25(6):377-378.
被引量:8
3
牛兆山,邹伟,项锋刚,郭成浩.
不同固定剂对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3):180-181.
被引量:3
4
王晋芬,田相义,丛娟,殷卫东,张景文,龚方纯.
几种抗原修复方法研究[J]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7,4(1):34-35.
被引量:8
5
倪灿荣,戴益民.
各种癌基因蛋白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研究[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6,5(2):222-226.
被引量:1
6
沈德凯,金文秀,潘朝宠,刘向国.
不同的固定剂及H_2O_2溶液对神经肽免疫染色的影响[J]
.解剖学杂志,1999,22(3):267-26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蔡新华,胡桂芬,郭志坤.
高压锅抗原修复与否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对比定量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0,17(3):220-221.
2
蔡新华,郭志坤,王庆志.
微波炉和高压锅抗原修复与不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效果的定量对比分析[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10(2):237-23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朱传红,刘艳,黄光照,刘良.
毒鼠强中毒大鼠脑神经元GABA_A α1受体的检测[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21(S1):7-9.
被引量:3
2
魏波,郑鸿.
高压锅和微波抗原修复法的对比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3A):611-612.
被引量:4
3
朱忆凌,周丽菲,黄渊,徐少杰,吕益新.
高压锅和微波炉加热抗原修复方法的比较[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5(6):503-504.
被引量:1
4
李颖,胡运韬,马汀,马志中.
不同抗原修复法对视网膜石蜡切片相关功能蛋白表达检测的影响[J]
.眼科研究,2010,28(1):15-18.
被引量:1
5
侯宁,陈玲红,赵坡.
抗原修复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2):116-116.
被引量:1
1
朱忆凌,龚伟,周新木,徐少杰.
细胞学涂片HE染色后直接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876-877.
被引量:5
2
吴共发,张彦,薛小磊,赵海燕,何楠,韩慧霞.
四种防脱载玻片使用效果的比较[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20(2):201-202.
被引量:4
3
陈贵东,沈艳,杨通,黄薇,梁英杰.
HE染色细胞核灰染的处理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23(3):261-263.
被引量:7
4
邢飞,彭静,陈龙,彭鲲,李浪,项舟.
组织工程骨膜包被双相陶瓷磷酸钙修复兔尺骨缺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7):7006-7013.
被引量:5
5
袁敬东.
人毛囊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实验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4):1829-1830.
6
陈宗平,赵秀忠,梁国标,李本根,付逆,吴涛,简毓,罗旭,苗向阳.
不同时段修复雄鼠坐骨海绵体肌对改善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9):2037-2039.
被引量:2
7
魏政红.
鼻内窥镜下双旋转鼻中隔粘膜治疗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效果[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415-415.
被引量:1
8
熊正文,李伟,黄勇,李宏伟,寻凤华,张华东.
光波/微波组合-EDTA修复COX-2抗原及其在乳腺癌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19(6):572-578.
被引量:1
9
龙思哲,庞辉,杜剑亮.
应用图像处理方法改善缩微病案的清晰度[J]
.中国病案,2010,11(1):58-59.
10
王建忠,李兵仓,任宝,高飞,李聪杰,刘伟,王晓冬,雷鸣,高文山.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修复桡骨火器性骨缺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7):7561-7566.
被引量:2
解剖科学进展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