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本性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黑格尔的否定性的"概念辩证法",本来是为了克服和突破传统形而上学僵化的二元对立,以此来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但由于其根本上是"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和泛逻辑主义,又导致否定性的辩证法变成了"非批判的唯心主义",最终还是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合谋"了。
作者 白刚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6,48,共6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黑格尔与马克思理论传承关系研究"(项目号:07JJD720039)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36

  • 1赵汀阳.“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J].世界哲学,2003(5):2-33. 被引量:106
  • 2徐长福.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钩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155-160. 被引量:6
  •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商务印书馆,1959.1-2,2.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页.
  • 5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 6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86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45页.
  • 8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1页.
  • 9I.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06-107,109,115页.
  • 10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范岱年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第21页.

共引文献128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