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0-543,共4页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参考文献2
-
1王猒,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2彭聃龄.语言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同被引文献211
-
1刘晓燕.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数字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1):274-275. 被引量:6
-
2韩劢,莫雷.分类研究中的原型与样例观[J].心理学探新,2000,20(2):12-16. 被引量:15
-
3唐雪峰,谢赟,莫雷.概念及概念结构研究新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0,20(4):21-25. 被引量:3
-
4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0-25. 被引量:35
-
5方富熹,方格,郗慧媛.学前儿童分类能力再探[J].心理科学,1991,14(1):16-22. 被引量:14
-
6吕静,庞虹,汪文鋆,卢琬君.3-6岁幼儿在分类实验中概括能力的发展[J].心理学报,1987,19(1):1-9. 被引量:12
-
7王憲鈿,刘静和,范存仁.四至九岁儿童类概念的发展的实验 Ⅱ.儿童分类中的概括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64,8(4):352-360. 被引量:15
-
8阴国恩.材料的几何属性差异对3—7岁儿童分类标准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6,19(5):261-264. 被引量:11
-
9张嘉宾.埃文基人的亲属制度[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2):116-118. 被引量:4
-
10阴国恩,戴斌荣.材料呈现方式对初中生和大学生分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4):6-1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6
-
1刘金明,阴国恩.分类的层次结构和基本水平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1):71-74. 被引量:1
-
2丁新萌,阴国恩.背景知识对4~8岁儿童和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28-132. 被引量:2
-
3韩劢.认知心理学中概念结构观的演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131-133. 被引量:2
-
4陈友庆,阴国恩.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27-31. 被引量:7
-
5寇彧,张庆鹏.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169-187. 被引量:76
-
6李斐.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及进展[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82-86. 被引量:1
-
7赵钟淑.近二十年汉语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77-79.
-
8郑海燕,郭璐,莫雷,陈红敏.机械特征相似程度不同情况下类别联想对类别学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31(3):588-591. 被引量:2
-
9陈红敏,郭璐,莫雷,郑海燕.一致的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影响机制探讨[J].心理科学,2010,33(1):20-23. 被引量:1
-
10陈栩茜,何本炫,张积家.加法运算中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的整合[J].心理学报,2012,44(6):720-73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3
-
1张志红,宋艺,王露露.产品召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21(4):56-68.
-
2王紫微,陈军,薛瑞瑞.女大学生生理期负性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疼痛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3(20):66-69. 被引量:1
-
3肖玉娟.共情视角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心理月刊,2023(4):233-236. 被引量:2
-
4彭程缘,杨晟宇.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以共情、自我效能为中介[J].心理月刊,2023(3):25-27. 被引量:3
-
5彭红庆,张野,曹晨,郝家宁.同伴关系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2(22):24-27. 被引量:2
-
6万九鑫.个体亲社会行为、道德推脱和民族性质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2):70-71.
-
7张彦彦,董晓杰,王虹予.父母控制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21(2):115-132. 被引量:1
-
8吴胜涛,王平丽,陈咏媛.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个体主义的调节作用[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19(2):204-214. 被引量:3
-
9岳嫣嫣.二十世纪以来汉语亲属词研究方法述评[J].南方论刊,2008(8):49-50. 被引量:5
-
10陈宇海.亲社会行为培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6):17-19. 被引量:4
-
1刘明明.归类,一种不容忽略的逻辑方法[J].九江师专学报,1996,15(1):85-87.
-
2陈会昌,叶子.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7(4):48-52. 被引量:39
-
3束有春.龙与凤: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上)[J].寻根,2015,0(3):4-14.
-
4陈晓平.略论形而上学的若干类型及其关系[J].哲学研究,2004(4):29-34. 被引量:4
-
5欧阳剑波.萨特的“自由理论”述评[J].求实,2001(S1):66-67.
-
6王艾娟,郑涌.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75-80. 被引量:3
-
7李莉.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的研究[J].人人健康,2016,0(6):11-11.
-
8张冬梅.多元智能理论述评[J].新课程学习(中),2010(8):130-131. 被引量:4
-
9李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6):79-80.
-
10赵璧如.曹日昌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述评[J].大众心理学,2007(2):45-4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