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环境法律的捍卫——从“环境”概念切入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环境"概念是环境法的核心概念,从哲学的和日常的意义上研究"环境"概念是必须的。法律意义上的"环境"概念应当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概念以人为中心,不会削弱对其他生物体环境的保护。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考察环境概念,可以弥补以人为中心可能存在的缺陷。
作者
娄海冬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法学院
出处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关键词
环境
环境法
生态文明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9
1
徐祥民,胡中华.
环境法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
.法学论坛,2008,23(6):12-17.
被引量:10
2
李义松,吴国振.
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3):15-19.
被引量:6
3
陈阿江.
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的分离——太湖流域工业污染的一个解释框架[J]
.学海,2008(4):52-59.
被引量:34
4
李文苑.
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探析[J]
.能源与环境,2007(4):67-69.
被引量:2
5
秦国荣.
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2-37.
被引量:15
6
郭红欣.
环境保护法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兼与李爱年教授商榷[J]
.法学评论,2002,20(6):69-74.
被引量:16
7
蔡守秋.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环境资源法[J]
.现代法学,2002,24(3):45-60.
被引量:16
8
李艳芳.
关于环境法调整对象的新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法律调整论”的质疑[J]
.法学家,2002(3):81-87.
被引量:15
9
李爱年.
环境保护法不能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J]
.法学评论,2002,20(3):74-78.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30
1
蔡守秋.
环境法学理论的要点和意义[J]
.现代法学,2001,23(4):85-95.
被引量:24
2
詹献斌.
自然的权利与地球环境问题[J]
.现代哲学,1998(3):1-7.
被引量:4
3
王瑞洲.
关于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的思考[J]
.理论学刊,1999(1):43-45.
被引量:1
4
蔡守秋.
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J]
.法商研究,1998,16(3):22-30.
被引量:26
5
张守文.
社会法论略[J]
.中外法学,1996,8(6):9-15.
被引量:48
6
唐澍敏.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J]
.行政与法,2002(1):65-66.
被引量:3
7
蔡守秋.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环境资源法[J]
.现代法学,2002,24(3):45-60.
被引量:16
8
李爱年.
环境保护法不能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J]
.法学评论,2002,20(3):74-78.
被引量:23
9
李艳芳.
关于环境法调整对象的新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法律调整论”的质疑[J]
.法学家,2002(3):81-87.
被引量:15
10
刘俊,诸程骏.
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J]
.法学,2002(2):69-7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07
1
张亚飞.
经济法学发展中的理论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3):6-7.
被引量:1
2
张璐.
环境法学的法学消减与增进[J]
.法学评论,2019,37(1):148-162.
被引量:32
3
张亚峰.
环境法伦理基础的审视与抉择[J]
.法大研究生,2019(2):32-47.
4
陈阿江.
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2-7.
被引量:7
5
石少红.
环境伦理观之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29-31.
6
李爱年,胡春冬.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综述[J]
.时代法学,2003,1(2):112-120.
被引量:7
7
王紫零.
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1):28-32.
被引量:2
8
李义松.
论排污权的定位及法律性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1):94-99.
被引量:19
9
蔡守秋.
环境法律关系新论——法理视角的分析[J]
.金陵法律评论,2003(1):46-65.
被引量:15
10
高利红.
环境法学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J]
.法商研究,2005,22(1):19-22.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29
1
杜辉,陈德敏.
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16-121.
被引量:6
2
刘普生.
论经济法的回应性[J]
.法商研究,1999,17(2):23-28.
被引量:47
3
向建华.
中庸思想法律意义之窥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3(3):98-102.
被引量:1
4
王生卫.
论经济法的生态价值[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20-25.
被引量:2
5
赵万一.
对经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思考[J]
.现代法学,2002,24(4):23-31.
被引量:17
6
吴继霞.
“理性生态人”:人性假设理论的新发展[J]
.道德与文明,2001(2):29-32.
被引量:12
7
薛克鹏.
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J]
.现代法学,2006,28(6):92-100.
被引量:41
8
蔡守秋,吴贤静.
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J]
.现代法学,2009,31(4):79-91.
被引量:25
9
胡光志,王福波.
论经济法理念与儒家精神的耦合[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72-78.
被引量:5
10
邱本.
论经济法对法律方法的创新[J]
.当代法学,2010,24(5):101-11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王亚萍,王海晶.
共同富裕观的经济法法理提炼[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39(1):29-3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松龄.
劳动力两重属性与劳动者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39(3):1-10.
被引量:4
2
丁国峰,沈海霞.
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化路径探究——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8(6):14-23.
3
王亚萍.
“双碳”愿景下防范化解绿色金融“漂绿”风险的法制逻辑[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4,40(1):55-64.
被引量:3
4
郑驰.
共同富裕视域下促进型经济法的问题与完善思路研究[J]
.法学(汉斯),2024,12(5):3445-3450.
5
王海晶,王亚萍.
中国式现代化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治路径[J]
.湖南社会科学,2024(6):108-118.
1
吴会军.
环境法中环境概念初步分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38-39.
被引量:1
2
俞歌春.
依法行政: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9):29-32.
被引量:1
3
赵胜才.
环境法律的环境概念之变[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2):73-77.
4
张锋.
环境与环境资源法的变革——环境概念的重新诠释[J]
.东岳论丛,2007,28(2):180-183.
被引量:3
5
黄霞,任晓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改中“环境”一词的重构[J]
.法制与社会,2007(6):54-55.
被引量:1
6
杨先知.
浅议基层组织活力[J]
.党政干部论坛,1995(9):28-29.
7
陈金龙.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J]
.学术研究,2002(12):12-13.
被引量:5
8
李楠.
民国时期人权的宪法保障[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3):136-136.
9
沈阳.
新刑诉法保障被害人权益若干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11Z):225-225.
被引量:2
10
吴晓红.
试论工会在推进企业职工人文关怀工作中的作为[J]
.工会理论研究,2012(1):23-25.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