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则经典“翻译”定义的汉译与两种译评观——译者行为研究(其二)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讨论了奈达等人和勒菲弗尔等人两则经典"翻译"定义的汉译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两则定义所引出的两种译评观作了分析,指出描写性译评迎合了新的形势下翻译研究大的发展趋势,可藉以对译者行为有个客观的把握和合理的解释。
作者
周领顺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1,共6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关键词
“翻译”
规定性译评
描写性译评
译者行为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1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865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17
1
周领顺.
“求真一务实”:译者行为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三)[J]
.英语研究,2010,8(2):45-53.
被引量:5
2
宋学智.
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兼评“新世纪的新译论”[J]
.中国翻译,2000(6):50-54.
被引量:54
3
谭载喜.
试论翻译学[J]
.外国语,1988,11(3):24-29.
被引量:69
4
廖七一.
译耶?作耶?——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界定[J]
.外语学刊,2004(6):106-110.
被引量:8
5
李田心.
奈达翻译定义之我见[J]
.外语研究,2004,21(6):64-67.
被引量:27
6
周领顺.
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译者行为研究(其一)[J]
.外语教学,2010,31(1):93-97.
被引量:84
7
李田心.
重新解码奈达翻译理论——评译论界盛行的几个错误观点[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55-61.
被引量:3
8
邵璐.
评误读论者之误读——与李田心先生谈Nida“翻译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词”的理解与翻译[J]
.外国语言文学,2006,23(4):259-264.
被引量:8
9
蔡平.
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
.中国翻译,2002,23(5):39-41.
被引量:249
10
李田心.
谈译名“功能对等”及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J]
.上海翻译,2005(3):10-1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41
1
杨自俭.
关于重译《印度之行》的几个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48-53.
被引量:17
2
杨晓荣.
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J]
.外国语,2001,24(4):70-76.
被引量:37
3
谢天振.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
.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4
但丁.迦百利.罗赛蒂,辜正坤.
闪光[J]
.中国翻译,2000(6):65-70.
被引量:4
5
陈道明.
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J]
.外国语,1999,22(4):63-68.
被引量:33
6
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1998,21(2):13-20.
被引量:937
7
陈融.
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
.外国语,1986,9(4):19-23.
被引量:124
8
杨武能.
歌德与文学翻译[J]
.中国翻译,1999(5):35-39.
被引量:7
9
徐志啸.
鲁迅早期与外国文学的关系[J]
.中国文学研究,1999(3):10-15.
被引量:2
10
刘英凯.
归化—翻译的岐路[J]
.现代外语,1987,10(2):58-64.
被引量:235
共引文献
865
1
程家惠.
译者行为反思——以梁宗岱的《“芦笛风”序曲》英译为例[J]
.译苑新谭,2020,1(2):92-102.
被引量:2
2
陈明.
“形似”和“神似”:《将进酒》的两个英译本比较[J]
.校园英语,2020(37):235-236.
被引量:1
3
徐慧敏,范晓彬.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落花生》英译本对比研究[J]
.现代英语,2021(20):71-73.
4
赵欣.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探析[J]
.现代英语,2020(9):66-68.
被引量:1
5
张丹,南方.
新时代下的燕赵之声——兼评李正栓英译《河北戏曲名剧选译》[J]
.现代英语,2020(9):49-53.
被引量:2
6
张汨,朱艺雯.
许渊冲莎剧翻译的动态译者行为批评研究——基于《安东尼与克柳葩》翻译手稿的考察[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2,6(2):82-92.
被引量:4
7
郑贞,郝丽华,来梦露.
作家自写自译的策略研究[J]
.酒城教育,2020(2):86-89.
8
周成龙,崔司宇.
“走出去”语境下的译介主体之争——从两位知名翻译家的论战谈开去[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9(1):136-149.
9
刘施妍.
译者行为视域下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研究——以《中国奇谭》为例[J]
.汉字文化,2024(19):165-167.
10
顾贺.
苏轼词作译者群体行为研究[J]
.汉字文化,2024(7):166-168.
同被引文献
97
1
杨自俭.
关于重译《印度之行》的几个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48-53.
被引量:17
2
杨晓荣.
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J]
.外国语,2001,24(4):70-76.
被引量:37
3
周领顺.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三)[J]
.民族翻译,2012(1):50-58.
被引量:6
4
周领顺.
“求真一务实”:译者行为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三)[J]
.英语研究,2010,8(2):45-53.
被引量:5
5
毛德胜.
网络新闻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探析[J]
.编辑之友,2015(10):76-78.
被引量:6
6
张经浩.
再谈“翻译学”之梦[J]
.上海科技翻译,2001(2):35-40.
被引量:12
7
胡德香.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翻译批评[J]
.山东外语教学,2004,25(5):102-105.
被引量:8
8
穆凤良,许建平.
源语意图的识别与翻译——关于翻译的文化因素思考[J]
.中国翻译,2001,22(4):35-38.
被引量:27
9
李田心.
奈达翻译定义之我见[J]
.外语研究,2004,21(6):64-67.
被引量:27
10
郑厚尧,刘洪泉.
箴言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2,15(3):57-5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1
1
周领顺.
“求真一务实”:译者行为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三)[J]
.英语研究,2010,8(2):45-53.
被引量:5
2
周领顺.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的辩证性——译者行为研究(其四)[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70-76.
被引量:16
3
周领顺.
译者“变译”行为的自律和他评--译者行为研究(其五)[J]
.外语研究,2010(4):79-85.
被引量:8
4
刘梦.
“求真—务实”模式下的校训翻译策略[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102-104.
被引量:2
5
李林臻,青立花,龙娟.
奈达翻译理论求似不求等——汉语“对等”非“大体对等”[J]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4):121-124.
6
方群.
经典翻译定义呼唤经典汉语译文——与周领顺教授商榷奈达和勒菲弗尔等人翻译定义的汉译[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8):54-56.
7
李田心.
经典翻译定义的汉语译文的质的突破和飞跃——评周流溪、周领顺两教授的奈达和勒菲弗尔等人翻译定义的汉译[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16-22.
8
陶全胜.
信息构建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网站翻译的编辑策略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8(5):64-68.
被引量:4
9
李田心.
翻译理论研究与规范化翻译学术语——从equivalence被误译成“等值”引起的理论混乱看规范翻译学术语的必要性[J]
.宜春学院学报,2014,36(7):90-94.
10
李田心.
走出“翻译定义”的误区——兼论所谓的奈达翻译定义不是翻译定义[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67-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贾和平.
高低语境文化观照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J]
.中国ESP研究,2023(4):114-120.
2
常呈霞.
体育宣传口号翻译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10):55-56.
被引量:1
3
周领顺.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的辩证性——译者行为研究(其四)[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70-76.
被引量:16
4
周领顺.
两则经典“翻译”定义的汉译与两种译评观——译者行为研究(其二)[J]
.上海翻译,2010(2):6-11.
被引量:11
5
周领顺.
“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译文与译者行为的双向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六)[J]
.外语教学,2011,32(2):86-91.
被引量:32
6
周领顺.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相关概念辨析——译者行为研究(其七)[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42-49.
被引量:23
7
周领顺.
“变译”之名与实——译者行为研究(其九)[J]
.外语研究,2012,29(1):74-80.
被引量:13
8
韦忠生.
主体间性视域下译者的主体性与翻译策略[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10):88-93.
被引量:8
9
胡波,段中燕.
从符号三角理论和翻译目的理论看中文校训英译原则——试析华中科技大学校训英译[J]
.湖北社会科学,2014(1):141-145.
被引量:1
10
周沫.
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个中文译本比较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27-129.
被引量:1
1
刘博玲.
翻译定义新探[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12):204-205.
2
李满红.
从翻译中看文化现象[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3):40-42.
被引量:1
3
苗兴伟.
外语课堂教学研究述评[J]
.山东外语教学,1995,16(2):66-69.
被引量:4
4
吴国良.
GET语义译评[J]
.上海翻译,2008(2):71-74.
被引量:1
5
江澎涛.
也谈“翻译”定义[J]
.新余高专学报,2005,10(3):80-82.
被引量:3
6
吴国良.
INFER用法译评[J]
.上海翻译,2017(2):86-92.
7
张英慧.
英汉称赞言语行为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9):94-94.
被引量:1
8
孙琳琳.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及策略[J]
.现代企业教育,2011,0(A12):214-214.
9
徐莉娜.
关系:译者行为的依据[J]
.中国翻译,2017,38(3):116-119.
被引量:1
10
杨天.
浅谈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5):214-215.
上海翻译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