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106,共12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320
-
1吴秀明.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需要正视的八个问题[J].学术月刊,2021(1):161-171. 被引量:6
-
2丁帆.启蒙现代性双重悖论下的中国文学——四十年文学批评史论纲[J].网络文学评论,2020(1):5-11. 被引量:3
-
3王桧林.论“十五年中日战争”与“八年抗战”[J].抗日战争研究,2009(1):20-25. 被引量:7
-
4杨金亭.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读霍松林的《抗战诗词》[J].中华诗词,2007(9):44-47. 被引量:1
-
5洪子诚,孟繁华.期许与限度——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的几点说明[J].南方文坛,2002(3):48-48. 被引量:5
-
6程光炜.“后革命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J].南方文坛,2002(4):19-20. 被引量:20
-
7李建军.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J].南方文坛,2002(6):24-30. 被引量:70
-
8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
9程光炜.知识与控制--论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八十年代文学的再评价、再生产和再传播[J].山花,2004(6):99-105. 被引量:1
-
10李杨.“救亡压倒启蒙”?——对八十年代一种历史“元叙事”的解构分析[J].书屋,2002(5):4-15.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29
-
1张伟栋.范式及其不满——“重返八十年代”的文学史转向[J].文艺争鸣,2021(12):7-13. 被引量:1
-
2梁鸿.程光炜:“知识-社会学”批评及其历史意识[J].当代作家评论,2010(3):107-113. 被引量:5
-
3黄平.“重返八十年代”与当代文学的变局[J].当代作家评论,2010(3):114-119. 被引量:1
-
4杨庆祥.“整体观”:建构与反思[J].当代作家评论,2010(4):58-63. 被引量:3
-
5赵黎波.反思立场和历史视野——“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J].当代文坛,2011(1):25-29. 被引量:1
-
6杨庆祥.“80年代”不仅“作为方法”——程光炜的文学史哲学[J].文艺争鸣,2011(12):21-25. 被引量:6
-
7张伟栋.“重返八十年代”的历史关联及其文学史效应——论程光炜的“重返八十年代”研究[J].文艺争鸣,2011(12):69-73. 被引量:4
-
8李云.1980年代的“年代学”:当代文学研究的拓展[J].文艺争鸣,2011(12):74-78.
-
9黄平.史家批评:程光炜近年来的“文学史批评”[J].文艺争鸣,2011(12):79-86. 被引量:2
-
10李建周.文学史的路径与边界[J].文艺争鸣,2011(12):87-9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1
-
1杨庆祥,韩欣桐.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4):158-165. 被引量:1
-
2原帅.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教研思想述评[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1):250-259.
-
3梁翠琴.“活”的新文化运动史——评袁一丹《另起的新文化运动》[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387-396.
-
4金星.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显”与“隐”——评李宗刚《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2):442-449.
-
5张伟栋.范式及其不满——“重返八十年代”的文学史转向[J].文艺争鸣,2021(12):7-13. 被引量:1
-
6古远清.台湾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2):145-161.
-
7朱红梅.“小历史”,真笔墨——从《南溪水》到“文学小史记”[J].东吴学术,2022(4):104-108.
-
8陈舒劼.结构转换及其意义[J].学术评论,2013(2):26-28. 被引量:1
-
9张德强.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以“八十年代研究”丛书为中心[J].现代中文学刊,2010(5):109-113. 被引量:1
-
10冯源.事件和空间的意义[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74-80.
-
1幽默吧[J].现代妇女,2012(4):64-64.
-
2洪子诚.我和“北大诗人”们[J].诗歌月刊,2010(10):15-16.
-
3肖雨.儿童小幽默[J].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15,0(7):94-95.
-
4消除不和[J].小学生时代,2004,0(11):60-60.
-
5可乐餐厅[J].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05,0(5):32-33.
-
6濮波.濮波的诗[J].西湖,2012(2):56-57.
-
7李娜.傲慢与偏见——回应讨论课中一位同学的发言[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5):93-94.
-
8笑话[J].好同学,2005,0(8):61-63.
-
9读者视窗[J].诗刊,1999,0(10):88-90.
-
10马德.粒米之爱[J].新青年(珍情),2006,0(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