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转轨时期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引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期间伴随着相当明显的周期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国家赖以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市场失效的矫治、对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塑与调整、对区域经济...
作者
史永东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8,共5页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中国
转轨时期
财政政策效应
实证分析
测算
分类号
F81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4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96
参考文献
6
1
陈共.
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J]
.财政研究,1995,11(1):3-8.
被引量:7
2
郭庆旺,赵志耘.
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论[J]
.财政研究,1994,10(4):2-9.
被引量:11
3
贾康,傅道鹏.
论走向市场经济的财政调控[J]
.财政研究,1996,12(2):11-20.
被引量:2
4
江晓薇.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财政政策[J]
.经济研究,1996,31(10):16-24.
被引量:16
5
刘溶沧.
新时期财政理论建设需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J]
.经济学动态,1998(7):6-9.
被引量:2
6
滕田晴.日本财政论[M].劲草书店,1972..
共引文献
32
1
邱彬,汪衢.
关于我国财政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3):28-31.
2
孙文祥,张志超.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影响[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6):3-9.
被引量:55
3
张艳忠,胡晓鹏.
财政政策传导的阶段性与中国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19(2):48-53.
被引量:2
4
卫珑.
转轨时期财政体制改革观点综述[J]
.经济学动态,1995(8):42-46.
被引量:1
5
陆建新.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财政政策调整[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16(4):26-31.
被引量:1
6
汪红霞.
MSTP在创新中走向成熟[J]
.通信世界,2005(34):45-45.
7
王树华,方先明.
中国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1978-2004[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8):6-11.
被引量:12
8
肖燕飞.
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5):11-13.
9
陈新.
云南财政支持农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2007,24(09S):101-103.
10
童大龙.
财政政策的回顾反思和展望[J]
.经济问题探索,1997(6):13-15.
同被引文献
146
1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
.经济研究,2001,36(11):35-44.
被引量:514
2
闻潜.
论经济波动与政策调节[J]
.中国社会科学,1998(5):106-117.
被引量:7
3
孙镟,郑垂勇.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评析[J]
.财会研究,2004(9):8-10.
被引量:2
4
赵进文,高辉.
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
.经济学(季刊),2004,3(B10):41-64.
被引量:44
5
徐湘林.
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6):21-27.
被引量:25
6
张建平,周富祥,田江海.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路与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2005(1):38-40.
被引量:11
7
张馨.
论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J]
.财经研究,1994,20(7):33-36.
被引量:2
8
马树才,孙长清.
经济增长与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
.统计研究,2005,22(1):15-20.
被引量:139
9
范炜,娄依兴.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效应绩效研究[J]
.财政研究,2005,21(2):38-39.
被引量:12
10
黄赜琳.
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5,40(6):27-39.
被引量:416
引证文献
17
1
李永友,丛树海.
居民消费与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居民最优消费决策行为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6,29(5):54-64.
被引量:114
2
朱建设.
也谈紧缩财政政策的反周期效应[J]
.时代经贸(下旬),2007(05Z):3-3.
被引量:2
3
张龙,贾明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2008,22(5):76-80.
被引量:7
4
雷俊.
中、日“改革”后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比较[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7):30-36.
5
张龙,贾明德.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预测,2009,28(1):71-76.
被引量:8
6
雷俊.
我国改革前后财政支出对于经济的影响——基于VE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132-139.
被引量:1
7
王新霞,黄显林,何旭波.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9,25(24):125-128.
被引量:5
8
田淑英,胡少维.
财金走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
.预测,1999,18(6):1-6.
9
杨来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非良性波动的原因及对策[J]
.财经研究,1999,25(12):3-9.
被引量:3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借鉴国际经验 寻求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思路[J]
.财贸经济,1999,20(11):12-1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96
1
张程.
积极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的动态作用分析[J]
.投资研究,2019,38(12):149-156.
被引量:6
2
王延召.
财政政策效应偏差问题分析[J]
.财会研究,2009(3):16-17.
3
李春琦,唐哲一.
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私人消费影响的动态分析——生命周期视角下政府支出结构需要调整的经验证据[J]
.财经研究,2010,36(6):90-101.
被引量:28
4
鹿庚,吴少华.
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挥效用——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150-155.
被引量:3
5
张江波.
中国财政赤字支出的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基于积极财政政策启动前后的比较[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4):13-17.
6
李荣.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用研究[J]
.市场周刊,2009,22(7):35-37.
7
李树奇.
对中国财政脆弱度的初步分析[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1):43-47.
被引量:1
8
过文俊.
汇聚振兴中华的民间力量——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富观[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5):34-40.
9
卞彬.
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剖析[J]
.天府新论,2006(2):72-74.
被引量:1
10
许雄奇,张宗益,康继军.
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J]
.世界经济,2006,29(2):41-50.
被引量:43
1
张俊.
中国转轨时期通货膨胀的政策取向[J]
.上海投资,1995(4):13-15.
2
何德旭.
论中国转轨时期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J]
.当代经济科学,1996,18(3):15-22.
3
汉斯约尔格.赫尔,谢涛.
中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问题[J]
.财经科学,1999(4):54-57.
4
江春.
中国转轨时期金融改革与企业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J]
.经济研究,1995,30(11):54-60.
被引量:10
5
江其务.
论中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J]
.征信,1999,26(1):8-12.
被引量:6
6
江其务.
论中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J]
.金融研究,1999(3):21-26.
被引量:56
7
吕剑.
金融约束理论:中国转轨时期金融改革的思考[J]
.中国物价,2010(11):48-51.
被引量:2
8
荣艺华.
中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稳定[J]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5):104-105.
9
刘晔,吴向芳.
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有关制度分析[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8(5):60-62.
10
蒋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研究——基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J]
.海南金融,2008(4):7-11.
被引量:3
经济研究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