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舆论与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 被引量: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独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外的中间场域———"公共领域"能否在中国互联网迅速普及的趋势下逐步建立起来?由互联网催生的网民群体是不是"公众群体"?他们是否具备"公众精神"?网络舆论是否公平、公正?尽管标榜自由、民主、平等的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网民群体依然无法与政治、经济强权势力相抗衡,难以形成独立人格、理性辩论的公众群体。因此,目前中国的网络舆论依然处于少数精英领导、多数民众趋同的状态,"公共领域"的建构还将任重而道远。
作者 罗坤瑾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5-180,共6页 Academic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31

  • 1郭镇之.加拿大传播学者系列访谈之三 媒介技术与传播政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6):13-16. 被引量:4
  • 2闵大洪.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新闻媒体网站电子论坛刍议[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3):15-23. 被引量:28
  • 3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3):14-21. 被引量:62
  • 4崔耀中.论互联网与“舆论引导新格局”[N].北京日报,2008-10-01(17).
  • 5[美]约翰·布洛克曼.未来英雄——33位网络时代精英预言未来文明的特质[M].汪仲,邱家成,韩世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08.
  • 6[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活[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74.
  • 7刘建明.把“网络表达”看作一种执政资源[N].北京日报,2008-07-09.
  • 8朱四倍.民意被过滤比民意非理性更可怕[EB/OL].[2008-07-01].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7//01/content_2244926.htm.
  • 9汪玉凯.“网络表达”扩大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N].北京日报,2008-06-30.
  • 10我国一亿多人用手机上网[EB/OL].[2009-04-19].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4/19/content_2629706.htm.

共引文献473

同被引文献236

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