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建筑设计与审美中的文化机制 被引量:7

The Culture's Effect to the Design and Aesthetics 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建筑设计与审美活动,其实质是一种文化创新活动。一定时代的建筑设计、建筑审美中的差异、冲突、融合,是一定时代文化差异、冲突、融合的外在呈现。世界性与民族性交错发展,多民族文化交往与合作必然导致建筑设计、建筑审美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交融的特征。建筑设计与文化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决定了发展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是促进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
作者 盛忠谊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142,共2页
基金 200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类现代居住环境中的绿色装饰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YBA05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6.第4页.
  • 2(法)让·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2.第32页.
  • 3(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三联书店北京.1963.第47页.
  • 4(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第838-839页.
  • 5赵慧宁.城市建筑环境的审美与比较[J].宁夏社会科学,2007(4):134-137. 被引量:3
  • 6唐孝祥.论建筑审美的文化机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4-28. 被引量:5
  •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5.第24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曾小逸.审美方式的个体化与世界结构的一体化[J].萌芽,1985,(5):75-79.
  • 2[4]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M].北京:三联书店,1963.
  • 3[6](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4[7]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 5傅朝卿著.传教主义与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J].建筑师(台湾),1992,(12).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