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述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炮制的目的,其次,分析了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最后,就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赵宏冰
机构地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10期46-47,共2页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炮制
中药成分
疗效
分类号
R283.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6
1
陈旭,陆兔林,张先洪.
HPLC测定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J]
.中成药,2003,25(9):726-727.
被引量:35
2
田源红,靳凤云,雷红.
炮制对黄芪中糖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28-129.
被引量:29
3
刘丽芳,金蓉鸾,徐国钧,吴子斌.
中药水蛭经炮制后的成分变化研究[J]
.中成药,2001,23(12):880-882.
被引量:22
4
赵志欣,郅景梅.
浅述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233-233.
被引量:10
5
华国栋.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0):106-108.
被引量:10
6
杨立娟,于顺平.
浅谈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学中的必要性[J]
.黑龙江医药,2002,15(1):21-2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曹琬如,钱大公,陈瑞.
醋制延胡索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1993,15(3):20-22.
被引量:13
2
吕文海,公素琴,杜征国,王作明,王琦.
水蛭饮片规格质量的调查及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65-668.
被引量:10
3
潘飞,冯毓秀,张颖.
黄芪研究的概况[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5,10(3):110-115.
被引量:33
4
赵体慧,苏永革,杨清华,陈玉英,吴桥,王丽华,于如嘏.
薄层光密度法测定安胃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2):127-128.
被引量:4
5
老克利夫兰.P.希克曼.动物学大全(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6
关玉峰.
人参、黄芪多糖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J]
.航空航天医药,1997,8(2):4-6.
被引量:14
7
黄康泰.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874.
8
陈柳蓉,邵青,陆蕴.
白术及其炮制品的多糖含量测定[J]
.中草药,1997,28(4):214-215.
被引量:41
9
陆曙,张寄南.
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1998,29(1):59-61.
被引量:128
10
林玉麟.
HPLC法测定黄芪炮制品中黄芪甲甙含量[J]
.海峡药学,1998,10(3):24-2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90
1
ZHAO Yun-peng,LI Jing-hui,YANG Shu-ting,FAN Jie,FU Cheng-xin.
Effects of Postharvest Processing and Geographical Source on Phytochemical Variation of Corydalis Rhizoma[J]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3,5(2):151-157.
被引量:1
2
郑恒,方淑贤,陈香美,魏日鲍.
水蛭不同提取工艺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0):587-588.
被引量:4
3
谢彩娟,张志琪,张富强,王毅.
RP-HPLC法同时测定延胡索药材中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82-85.
被引量:9
4
戴金玉,赖增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快胃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J]
.中国药业,2005,14(6):40-41.
被引量:2
5
杨云洲,鲁汉兰,郭际,徐雅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疏肝舒乳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6):540-541.
被引量:5
6
戴金玉,赖增发.
HPLC法测定妇乐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4):13-14.
被引量:6
7
戴金玉,赖增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快胃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7):679-680.
被引量:4
8
杨建明,曹亮,薛贵平,刘苗苗.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延胡索炮制前后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6):13-15.
被引量:4
9
张明生.
近年来中药炮制研究新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5,22(5):41-43.
被引量:6
10
马志静,李先端,顾雪竹,程立平,毛淑杰.
不同品种醋对延胡索内在成分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6):465-46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2
1
廖庆文,樊冬丽,肖小河,罗杰英,刘绍贵,代春美.
从生物热力学角度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06,17(13):1031-1033.
被引量:15
2
王明喜.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6):210-211.
3
桂双英,钱金粉,周亚球,胡容峰,储晓琴,王成永,章登飞,谢冬梅,金传山,彭代银.
《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2):55-56.
被引量:19
4
赵志欣,郅景梅.
浅述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233-233.
被引量:10
5
聂继红,姜林.
中药药剂学教学体会[J]
.新疆中医药,2009,27(4):86-88.
被引量:9
6
金利萍.
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4):32-33.
被引量:2
7
李静,唐全良,杨志一.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0,31(9):1233-1234.
被引量:8
8
李玉凤.
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49-49.
被引量:1
9
蒋明.
方剂学概念问题商榷[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4):484-486.
被引量:1
10
蒋时红,刘燕.
浅析中药药剂学和方剂学的关系[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159-16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杨勇兵.
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143-144.
被引量:2
2
梁秀英.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139-140.
被引量:5
3
李鹏.
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关系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30-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孔繁瑶,胡慧华,田志浩,徐文英,冯孟鑫,马长华.
炮制前后豨莶草指标性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907-2911.
被引量:12
2
白仲梅.
探讨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的关系[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126-128.
3
雷志红.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1):94-95.
被引量:3
4
聂圣娜.
观察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180-180.
被引量:8
5
黎颂华.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9):11-12.
被引量:10
6
冯云.
炮制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84-186.
被引量:2
7
赵洪超,关书博,王丹.
分析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0,26(27):103-105.
被引量:5
8
马彦江,位玉蝶,刘瑞霞,陈天朝.
浅析中药临方炮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3):195-197.
被引量:4
1
朱莉红.
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7):254-254.
2
谢金洲.
抗肿瘤中药成分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工业,1998,17(4):32-33.
被引量:1
3
曹永仓,李倡议,邱彦龙,李岩.
中药成分用于减肥的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6):45-47.
被引量:2
4
张瑞忠.
炮制对中药成分作用影响的研究概况[J]
.基层中药杂志,2000,14(6):53-53.
被引量:1
5
范长青,李俊生,徐洪艳.
中药性味与配伍初探[J]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2):81-82.
被引量:6
6
张克庄.
中药的“性味”[J]
.首都医药,2003,10(3):40-40.
7
陈素君.
浅谈中药的功效[J]
.陕西中医函授,1993(3):9-12.
8
陈波.
偏头痛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S1):11-11.
9
洪素云,王彦晖.
刍议随症加减[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2).
10
张云彬,王锦爱.
顽痹中医用药规律探讨[J]
.中医正骨,1999,11(6):45-46.
被引量:2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