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合理模量及厚度的确定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罩面结构中存在大量反射裂缝,主要是由于旧路面板本身存在的接缝和裂缝造成加铺层应力集中,从而加速反射裂缝的产生。实践证明: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能很好地缓解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应力吸收层厚度与模量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了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的合理模量、厚度。
作者
李兵
袁美俊
机构地区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出处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8-322,共5页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
关键词
同步碎石
应力吸收层
有限元
合理模量
合理厚度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
1
陈素丽,许福文,李桂芝.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研究及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
.公路,2005,50(6):174-181.
被引量:55
共引文献
54
1
刘斌,沙红卫.
重冰冻区同步碎石封层设计优化与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11):98-100.
被引量:2
2
焦生杰,顾海荣,张新荣.
同步碎石封层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24(7):1-3.
被引量:9
3
高子渝,王欣.
同步碎石封层车控制系统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24(7):7-9.
被引量:7
4
覃峰,包惠明.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路用性能的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07,27(11):11-14.
被引量:3
5
李青芳.
智能化罩面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25(8):53-55.
被引量:1
6
刘卡迪.
浅谈热沥青加单一粒径碎石封层技术[J]
.山西建筑,2009,35(5):261-262.
被引量:1
7
张裔佳,沈迪.
同步碎石封层关键技术研究[J]
.交通标准化,2009,37(3):160-162.
被引量:12
8
李进.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合铜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3(7):74-76.
被引量:6
9
郑云青.
同步碎石封层在沥青路面预养护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09,35(14):245-247.
被引量:2
10
尹晓琳,李秋忠,刘明.
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设计与施工探讨[J]
.石油沥青,2009,23(5):58-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3
1
辛家旺,贾云.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受力分析[J]
.山东交通科技,2007(3):33-36.
被引量:4
2
杨育生,李振霞,王选仓,汪日灯,高志伟.
桥面铺装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的路用性能[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19-23.
被引量:48
3
杨斌,陈拴发,廖卫东,胡长顺.
STRATA应力吸收层对加铺层荷载及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27-30.
被引量:31
4
罗志强,罗广发.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层设计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23(3):72-76.
被引量: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S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6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7
覃峰,包惠明.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路用性能的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07,27(11):11-14.
被引量:3
8
李祖仲,陈拴发,张登良,陈华鑫,华敏.
应力吸收层材料拉伸与拉压疲劳试验[J]
.公路,2007,52(10):190-194.
被引量:16
9
胡晓,贾璐,胡小弟,孙立军.
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的剪切分析[J]
.公路工程,2007,32(4):136-141.
被引量:9
10
李昆.改善沥青路面抵抗反射裂缝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引证文献
8
1
童申家,高健.
纵坡坡度对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桥面铺装影响的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9(2):24-26.
被引量:1
2
高健,童申家.
同步碎石防水黏结层厚度对桥面铺装受力的影响分析[J]
.公路,2011,56(7):18-20.
被引量:1
3
高健,童申家,马建国.
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厚度对桥面铺装受力的影响分析[J]
.公路工程,2011,36(5):37-39.
4
卢明华.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应力分析[J]
.路基工程,2013(4):116-119.
被引量:2
5
虞峥,彭德清,谢鑫华.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J]
.江西公路科技,2014,0(2):63-67.
6
虞峥,彭德清,谢鑫华.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J]
.中外公路,2015,35(2):213-217.
被引量:9
7
陈龙,王成.
道路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设计方法[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54-56.
被引量:1
8
要海亮.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试验及应用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18(3):234-23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赵志平.
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4):66-68.
被引量:1
2
徐勋倩,王建波,朱建民,高强,朱勇,王亚萍.
基于轮胎与桥面耦合作用的钢桥面铺装早期病害机理研究[J]
.中外公路,2013,33(4):162-166.
被引量:3
3
马新卫,田欣平,李昊.
山区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方法的研究[J]
.路基工程,2014(6):91-94.
被引量:2
4
张海军,王力.
基于力学性能试验的不同应力吸收层对比分析[J]
.交通运输研究,2015,1(3):83-88.
被引量:1
5
郝晓红.
基于抗裂性能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关键指标研究[J]
.中外公路,2016,36(5):266-270.
被引量:11
6
刘铁山,栾海,崔洪川,崔雷.
季冻区橡胶改性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研究[J]
.路基工程,2018(A01):81-84.
被引量:2
7
王贤良,陈尚,刘昭.
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0(6):895-900.
被引量:5
8
潘睿.
应力吸收层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6):49-56.
被引量:12
9
朱春福,程培峰,赵广宇.
荷载与温度耦合作用下“白加黑”复合式路面沥青加铺层的受力分析[J]
.中外公路,2020,40(2):40-45.
被引量:15
10
俞冬旺,程江亮,贾晓放,徐玮.
改性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性能及应用效果研究[J]
.江西公路科技,2020(4):14-18.
被引量:1
1
李兵,郑南翔.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J]
.公路工程,2009,34(5):63-66.
被引量:5
2
李志强.
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的设计研究[J]
.山西交通科技,2011(5):23-26.
被引量:3
3
张荣辉,王艳,雷正辉.
水泥路面基层模量及厚度力学性能分析[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6):16-19.
4
覃峰,包惠明.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路用性能的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07,27(11):11-14.
被引量:3
5
覃峰,包惠明,董开亮.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特性研究[J]
.中外公路,2007,27(5):202-205.
被引量:13
6
张文浩.
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施工关键技术[J]
.交通世界,2010(11):270-271.
被引量:4
7
赵晓玲.
ATB基层的合理模量和厚度范围研究[J]
.北方交通,2012(7):11-14.
8
唐颖.
基于SAMI-R的旧水泥板加铺沥青层力学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35(3):120-123.
被引量:2
9
重载和高温作用下沥青路面罩面结构和材料研究[J]
.广东公路交通,2009,35(2):62-63.
10
杨刚,薛忠军,张肖宁.
旧水泥混凝土板加铺沥青罩面结构的应力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7):72-73.
被引量:2
中外公路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