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构建充满活力的高职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高职教育体系,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从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入手,提出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高职教育体系新立交、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大政府和社会资助的高职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作者
金南冬
机构地区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5-17,共3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科学发展
高职教育体系
职业资格认证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周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5-04-08.
2
俞云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体会[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69-70.
被引量:1
3
汪华,孔康伟.
论我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3-9.
被引量:13
4
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04-3-22.
5
彭新宇,丛峰.
高职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8):111-112.
被引量:3
6
蔡克勇.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3):1-9.
被引量:31
7
田汉族,陈涛,崔德明.
体制创新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
.教育与职业,2007(35):8-10.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刘京辉.
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4):64-66.
被引量:25
2
盛洪.
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J]
.天津社会科学,1993(2):25-26.
被引量:19
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
4
谢安邦,阎光才.
高校的权力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2):20-20.
被引量:203
5
牛征.
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研究[J]
.教育研究,2001,22(8):58-62.
被引量:39
6
马树超.
扫除制约高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9(8):39-40.
被引量:21
7
邬大光.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6):6-9.
被引量:243
共引文献
63
1
刘凯.
科学发展观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3):178-181.
被引量:1
2
郑春华,黄春竹.
析以人为本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
.文教资料,2007(3):18-19.
被引量:1
3
杨春圃.
对高职教育深入发展的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5-7.
4
王芙蓉,于海云.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
.管理学刊,2009,22(6):91-93.
被引量:2
5
魏红军.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8-10.
被引量:3
6
尹长青,周晓阳.
科学发展观探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3.
7
仲岩.
试论以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171-171.
被引量:1
8
翟笃飚,刘红兵.
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89-91.
9
方耀楣,樊秀娣.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6):15-18.
被引量:2
10
李含善.
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内蒙古工业大学[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4-7.
1
谭亚伟.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概况及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6):16-18.
被引量:11
2
牛志宏,宋萌勃,陈志兰.
高职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衔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13-114.
被引量:6
3
张楠.
浅谈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构建[J]
.现代交际,2010(12):202-202.
被引量:1
4
牛志宏,刘飞.
高职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融合[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3):38-40.
被引量:3
5
梅创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认识与思考[J]
.中国电子商务,2014(2):141-141.
6
唐迎春.
浅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
.科技信息,2009(16):150-150.
被引量:1
7
宋晓英,全川生.
高职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J]
.教学与科技,2004,17(2):38-41.
8
姚株灿.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模式创新[J]
.船舶职业教育,2014,2(4):46-49.
被引量:5
9
邵会莲.
为了“中国制造”的明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18):49-50.
10
方小斌,袁国平,毛尚华.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新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7(8):67-69.
教育与职业
2010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