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跨国技术转移的理论梳理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经济学理论界多注重对跨国技术转移效果的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分散而不成体系,本文从技术差距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弗农(Raymond Vernon)模型和空间经济学下的技术转移方面进行论述,力争建立一套跨国技术转移的理论体系。论述的结论是:技术外部引进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强国的根本之道在于自主技术创新,关键是制度保证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作者
邱蓉
姚剑虹
机构地区
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45-46,共2页
Commercial
关键词
跨国技术转移
自主创新
制度
分类号
F740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3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Cohen, Levinthal. Absorptive capabil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ly. 1990(35).
2
Fagerberg. J.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4(32).
3
吉昱华,杨克泉,马松.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培育技术”的转变[J]
.重庆社会科学,2006(4):19-24.
被引量:10
4
李松龄,生延超.
技术差距、技术溢出与后发地区技术收敛[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28(4):5-10.
被引量:12
5
马野青,张二震.
开放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问题探讨[J]
.学海,2007(4):141-147.
被引量:12
6
平新乔,关晓静,邓永旭,李胤,梁爽,陈工文,章椹元,周艺艺.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报告[J]
.世界经济,2007,30(8):3-13.
被引量:95
7
任力.
内生增长理论与演化增长理论的比较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2):19-26.
被引量:5
8
杨建平.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研究[J].2008年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9
赵瑾璐,潘志恒.
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1-6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79
1
黄静波,付建.
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4,20(9):81-86.
被引量:46
2
崔大沪.
开放经济中的中国产业增长模式转变[J]
.世界经济研究,2004(9):54-60.
被引量:56
3
吕世生,张诚.
当地企业吸收能力与FDI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以天津为例[J]
.南开经济研究,2004(6):72-77.
被引量:39
4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
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
.中国社会科学,2005(2):32-46.
被引量:280
5
陈继勇,肖光恩.
国外关于聚集经济研究的新进展[J]
.江汉论坛,2005(4):5-12.
被引量:18
6
杨克泉,吉昱华,马松.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J]
.国际经济评论,2005(4):60-64.
被引量:24
7
卢晓勇,胡平波,李红.
基于模仿创新的我国企业组织战略选择[J]
.技术经济,2005,24(9):58-60.
被引量:1
8
方厚政.
企业R&D外包的动机与风险浅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4):19-23.
被引量:19
9
沈桂龙 ,于蕾 .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J]
.世界经济研究,2005(11):4-10.
被引量:40
10
任力,王宁宁.
演化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1):111-11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33
1
田鑫,张晨.
外资持股对企业研发的影响——考虑外资自主选择因素的实证检验[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20(5):33-43.
被引量:1
2
黄漓江,李长英.
对外开放是否缩小了中美制造业的技术差距[J]
.国际贸易问题,2020,0(1):110-126.
被引量:9
3
郑嘉宁.
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J]
.区域治理,2018,0(32):129-129.
4
沈润涛,徐佩锋.
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检验[J]
.知识经济,2008(7):42-43.
被引量:1
5
王华.
更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技术创新吗?[J]
.经济研究,2011,46(S2):124-135.
被引量:160
6
辛大楞,车维汉.
信贷约束与外资溢出效应问题研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2014,40(8):30-41.
被引量:2
7
朱廷珺.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C-D生产函数的数理模型与对我国的经验研究[J]
.经济经纬,2007,24(6):34-37.
被引量:4
8
陈爱贞,刘志彪,吴福象.
下游动态技术引进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纺织缝制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8,24(2):72-81.
被引量:55
9
尹国俊.
产权缺损与创业资本的制度创新[J]
.现代经济探讨,2008(2):71-75.
被引量:2
10
宋周,蒋琳.
“核心人力资本”拥有企业探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8(4):67-7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
1
晁毓山.借力跨国技术转移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导报,2011-04-18.
2
邓爱华(整理),周一杨(整理).
多方合力促跨国技术转移[J]
.科技潮,2011(5):16-1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东.
拓展辽宁省跨国技术转移途径的战略构想[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4):149-150.
1
王德禄.
技术交易的三个新趋势[J]
.中关村,2013(1):84-84.
2
朱永涛.
市场竞争孕育营销学(续二)[J]
.化工管理,2015(28):74-84.
被引量:1
3
WPP收购跨国技术服务提供商Globant20%股份[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13(1):112-112.
4
郝慧慧,姚洪心.
跨国技术转移对中国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3):139-149.
5
高强.
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J]
.国际贸易问题,1987(6):51-53.
被引量:1
6
刘健.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跨国技术创新研究[J]
.财经界,2012(12):284-284.
被引量:1
7
杨仕辉,张娟.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倾销与反倾销动态博弈[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1):43-50.
被引量:15
8
吴晓波,聂品.
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J]
.国际贸易问题,2005(5):117-122.
被引量:9
9
杨志飞.
国际贸易、FDI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J]
.中国商论,2013,0(8X):131-132.
10
孙赫.
新时期对技术差距论的重新诠释及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5(12):51-52.
商业时代
2010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