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机械通气对中心静脉压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与不脱机、不同通气模式、血容量对IPPV通气模式下、PEEP以及呼吸频率对中心静脉压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
高敏
李晓芳
程青虹
机构地区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石河子大学医院第一附属医院ICU
出处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7期11-13,共3页
Modern Nurse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机械通气
护理
分类号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23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7
1
黄春叶,郑洁英.
机械通气对中心静脉压影响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43-44.
被引量:9
2
王波,康焰,金小东,钱志成,董亮.
体位及呼气末正压对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104-106.
被引量:28
3
王金祥.
正压通气时的心肺交互作用[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4):315-317.
被引量:10
4
刘丽.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5):542-543.
被引量:11
5
张圣岸,葛春林,王小燕.
间歇正压通气对低血容量患者中心静脉压影响的临床比较研究[J]
.淮海医药,2002,20(4):299-300.
被引量:7
6
文亮,刘明华.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1):54-55.
被引量:25
7
周俊贞,刘大东,张永丽,李云.
30例机械通气病人呼气末正压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2):173-174.
被引量:6
8
朱波,骆辛.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7,20(3):445-447.
被引量:20
9
黄春叶,林月双,黄秀兰,黄琼梅,黄丽明.
测量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新方法[J]
.广西医学,2003,25(8):1409-1410.
被引量:4
10
单秀连.
机械通气时脱机与关闭呼气末正压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比较[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1):1260-126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邱海波,许红阳,杨毅,周韶霞,陈永铭,孙辉明.
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容积及氧合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7):399-402.
被引量:56
2
邱淑琴,郭亚白.
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调节机械通气患者输液速度时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50-51.
被引量:9
3
袁世荧.
中心静脉压与呼气末正压和呼吸频率的相关性分析[J]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2):74-75.
被引量:7
4
秦英智.
机械通气与心肺相互作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8):449-451.
被引量:33
5
王今达,王宝恩.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经庐山’95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讨论通过)[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6):346-347.
被引量:1424
6
王金祥,王辰,代华平,夏婕,张洪玉.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期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4(6):420-424.
被引量:14
7
刘军,沈文筠,张星火.
创伤患者氧供氧耗与氧提取率的关系[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6):352-352.
被引量:2
8
马朋林,赵金柱,苏瑾文,李秦,王宇.
脑电双频指数与镇静-躁动评分评价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程度可靠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6):323-326.
被引量:37
9
李敏,秦英智,马丽君.
不同呼气末正压设定对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86-89.
被引量:50
10
王波,康焰,金小东,钱志成,董亮.
体位及呼气末正压对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104-106.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123
1
汪荣.
术后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S02):124-125.
被引量:2
2
陈春兰,张雪芬.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03,2(4):27-28.
被引量:2
3
吕秀艳,李晓华,吴医学.
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9):2755-2756.
被引量:13
4
蔺军,漆滨,潘朝阳.
机械通气在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体会[J]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3):110-111.
5
金小瑞,高敏,李晓芳,程青虹.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0,17(8):5-8.
被引量:8
6
李晓霞.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601-601.
7
张玉兰,叶桂荣.
肝移植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应用与体会[J]
.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0):36-37.
被引量:2
8
黄春叶,林月双,黄秀兰,黄丽明,黄琼梅.
机械通气病人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的探讨[J]
.护理研究,2004,18(11):1903-1904.
被引量:9
9
黄春叶,郑洁英.
机械通气对中心静脉压影响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43-44.
被引量:9
10
李兰凤,任志平,刘学英.
中心静脉压的相关影响因素与护理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4):36-3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0
1
袁淑兰.
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4):457-458.
被引量:1
2
刘丽,吴成富.
开胸术中中心静脉压变化及其与胸内压的关系[J]
.护理学杂志,2005,20(12):15-16.
被引量:4
3
任婵,魏宏建.
危重病人45°半卧与平卧时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19-1519.
被引量:19
4
王淑玲,柳红梅,徐佳.
中心静脉压测定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山东医药,2005,45(35):30-30.
被引量:20
5
吕桂兰,吴婧,景影,杜玮,樊荣.
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评估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容量[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2-884.
被引量:16
6
廖娟,邓建宏,李峰.
机械通气辅助间断纯氧氧疗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2):172-172.
被引量:8
7
冯梅,蒋宗滨,冼海燕,梁桂宁,张明明,张夏.
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728-729.
被引量:4
8
黄双艺;卢桂芳;李春红.重症护理中的常见管道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02):81-82.
9
李世珍.
右侧卧位对中心静脉压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12):3154-3155.
被引量:13
10
谢少清,姚秀华,汪澄,杨胜菊,郜海霞,江琳,杨清艳,潘莉,张向荣,周克菊,黄世俊.
简易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的对照研究[J]
.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12):3166-316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秦寒枝,谢少清.
中心静脉压监测方法的研究现状[J]
.护理学杂志,2012,27(5):94-96.
被引量:26
2
关常青,谢春燕,苏月南.
急诊集束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12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7):39-40.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陈灵,陆莉金.
改良式中心静脉压测量工具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4):413-415.
被引量:3
2
吴茸茸,汪传紫,宣治月.
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56-57.
被引量:5
3
曹朝阳,李明.
大面积脑梗死64例[J]
.武警医学,2013,24(10):901-902.
被引量:1
4
朱丽芳,曹彩芹.
盆腔开放性手术中静脉输液部位的探讨[J]
.中医学报,2013,28(B08):269-270.
5
顾国华,董永胜,陆金彪.
大静脉手术麻醉的研究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6):156-156.
6
裴红莲,辛秀锦,张静.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型手足口病急性期的应用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25-25.
7
石岚,郭仙斌,何进椅,李红.
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测量系统效能评估体系的临床实证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5-8.
被引量:10
8
黄小慧,翁桂璇.
不同体位对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5):82-83.
被引量:1
9
莫喜萍,韦林燕.
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及应对策略[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9):877-880.
被引量:3
10
周海松,刘文静,董萍,陈东科.
中心静脉压测量压力套装更换频率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7):3323-3325.
1
黄逸致.
有创呼吸机中IPPV和SIMV通气模式的效果比较[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21(1):134-135.
2
张丽范,吴迅,郭小芳,邓燕.
肺出血高危新生儿早期预防使用间歇正压通气的临床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1):41-42.
被引量:1
3
霍敏琴,陈亚利,杨梅.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156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88-3389.
被引量:8
4
白妙琴,晋澍华.
新生儿肺出血机械通气的护理[J]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4):77-77.
被引量:1
5
彭巍.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紧急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30-31.
被引量:11
6
王佩志,赵亚男.
吸引-插管-IPPV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的结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5):2154-2155.
7
周晓玉,李勇,许植之,程锐,钱家萍,许德军.
机械通气治疗41例胎粪吸入综合症探讨[J]
.江苏科技成果通报,2000(9):43-43.
8
金晓玲,杜叶平.
无创正压通气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衰患者中过渡撤机的临床48例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62-63.
被引量:1
9
杨松,张耀亭.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20例临床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931-932.
被引量:7
10
张谦,吕霞,周厚荣,黄效模,杨秀林,郭军.
内科急诊408例呼吸衰竭患者紧急机械通气的临床分析[J]
.贵州医药,2008,32(11):983-985.
被引量:2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