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途径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利用的2种类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分别介绍了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种类型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4种类型,并介绍了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其它3种途径。展望了三系法是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
作者
谌国鹏
王风敏
李英
范小平
贾哲
冯志峰
郝兴顺
习广清
机构地区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勉县农技中心
汉中市汉台区种子管理站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60-62,共3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利用
途径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8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43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2
1
涂金星,傅廷栋,郑用琏,杨光圣,马朝芝,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遗传标记的初步研究——Ⅰ.形态标记与隐性核不育的连锁关系[J]
.作物学报,1999,25(5):556-559.
被引量:8
2
余凤群,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几个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0,8(3):209-216.
被引量:95
3
周永明.
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研究 Ⅰ.向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导入显性核不育基因[J]
.作物学报,1993,19(1):70-76.
被引量:12
4
席代汶,陈卫江,宁祖良.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91S”的选育[J]
.湖南农业科学,1994(4):17-18.
被引量:25
5
卓宇红,彭武生,祁怀风.
甘兰型油菜核不育材料821A的遗传研究与利用[J]
.种子,1999,18(4):23-23.
被引量:2
6
刘定富.
植物显性核不育恢复性遗传的理论探讨[J]
.遗传,1992,14(6):31-36.
被引量:20
7
石华娟,董云麟.
川油15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的应用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1):12-15.
被引量:6
8
孙超才,赵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方光华.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1):63-65.
被引量:21
9
王通强,田筑萍,黄泽素,魏忠芬,邵明波.
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系黔油2AB的选育[J]
.贵州农业科学,1999,27(5):14-18.
被引量:17
10
李树林,周熙荣,周志疆,钱玉秀.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J]
.作物研究,1990,4(3):27-32.
被引量:71
二级参考文献
98
1
李树林,周志疆,周熙荣.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S45AB的遗传[J]
.上海农业学报,1993,9(4):1-7.
被引量:28
2
董云麟,杜禾.
一个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选育及利用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4):6-10.
被引量:6
3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J]
.中国油料,1993(1):1-2.
被引量:14
4
卢江.
随机放大多态性DNA(RAPD):—一种新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A00):119-127.
被引量:56
5
杨光圣,傅廷栋,杨小牛,马朝芝.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Ⅰ.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J]
.作物学报,1995,21(2):129-135.
被引量:30
6
李树林,周志疆,周熙荣.
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J]
.上海农业学报,1995,11(1):21-26.
被引量:29
7
张天真.
陆地棉洞A核雄性不育系及其MB保持系的遗传模式讨论[J]
.遗传,1995,17(6):30-33.
被引量:6
8
颜龙安,张俊才,朱成,欧阳颔,李季能,蔡跃辉.
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J]
.作物学报,1989,15(2):174-181.
被引量:41
9
孙超才,方光华,赵华,王伟荣,钱小芳,李延莉.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J]
.上海农业学报,1997,13(1):11-15.
被引量:8
10
石明松.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不育水稻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5,(2):44-48.
共引文献
430
1
陈卫江,李莓,曲亮.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的应用改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166-169.
被引量:1
2
刘燕,董振生,张改生,周维.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14-119.
被引量:13
3
尹经章.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40-46.
被引量:18
4
刘玉梅,方智远,孙培田,杨丽梅,庄木,王晓武.
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和遗传[J]
.园艺学报,2001,28(S1):716-722.
被引量:4
5
JIANG Liang-cai, PU Xiao-bin, ZHANG Qi-xing, CHEN Fang and ZHANG Jin-fang( The Crop Institute of th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Chengdu 610066 , P.R. China ,Sichuan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 P.R. China).
Identification of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NEA in Brassica napus L.and Its Genetic Studie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4):381-387.
被引量:10
6
李慧,胡胜武,李玮,于澄宇.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细胞学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11-118.
被引量:7
7
耿庆林,任雪松,李成琼.
甘蓝雄性不育材料Ms2008076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J]
.中国蔬菜,2011(6):33-37.
8
伍林涛,杜才富,周凌,张敏琴,曾章丽,陈琨,韩宏仕.
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统的研究与利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2,9(2):56-57.
9
朱惠霞,陶兴林,胡立敏.
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J]
.中国蔬菜,2011(18):64-67.
被引量:7
10
陈瑛.
甘蓝型油菜NCa雄性不育系细胞形态学研究[J]
.江汉学术,1998,29(6):25-27.
同被引文献
6
1
刘尊文,吴平,李海龙,刘宁,邹慧.
两系法杂交油菜研究现状及展望[J]
.江西农业学报,2005,17(1):50-55.
被引量:12
2
傅廷栋.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0-61
3
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谭祖猛,李晓琴,余有桥.
多亲本复合杂交提高油菜杂交种的产量[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377-381.
被引量:13
4
高志宏,孙志刚,付云龙.
化杀灵在油菜核不育两系制种除杂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种子,2011,30(1):122-123.
被引量:9
5
袁卫红,刘尊文,黄世杰.
多效唑对杂交油菜两优586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科技,2001(3):29-30.
被引量:7
6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李成,陈维生.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1):63-6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谌国鹏,李英,孙晓敏,王风敏,薛艳,习广清.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003-2AB的选育与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8):12-15.
被引量:1
2
胡海珍,汪品三,常海滨,梅凯华.
从2011—2018年区试结果看湖北省油菜新品种发展趋势[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3):19-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谌国鹏,李英,葛红心,王胜宝,李厚华,郝兴顺,孙晓敏,薛艳,王风敏,习广清.
适宜机械化的油菜不育系汉3A的选育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7(6):263-266.
被引量:7
2
余泽恩,罗莉霞,张芳,洪美艳,张向向,郭瑞星.
基于GEE的2018年我国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试点与品种评价[J]
.种子,2020,39(1):122-131.
被引量:13
1
谌国鹏,王风敏,李英,郝兴顺,范小平,孙晓敏,张秀英,冯志峰,习广清.
我国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利用的途径[J]
.中国种业,2010(8):15-16.
被引量:4
2
梁更生,郭正藩,尹艳兰.
辣椒雄性不育利用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科技,1999,30(12):29-30.
被引量:1
3
曹芳,李志刚,李旭新,于德彬.
大豆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23-25.
被引量:8
4
王芳.
玉米杂交种“豫玉22”获奖[J]
.农村百事通,2006(2):27-27.
5
孟昭宇.
国外农业装备发展趋势[J]
.农机推广与安全,2004(2):20-20.
6
陶卫民,陈媛.
国外农业装备发展趋势[J]
.热带农业工程,2002,27(1):30-30.
被引量:1
7
于丽萍.
国外农业装备发展趋势[J]
.南方农机,2004(1):47-47.
被引量:1
8
刘超.
淮北地区稻作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杂交水稻,1996,11(4):3-5.
被引量:1
9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杂优油菜课题组.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主要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1995,9(S1):3-5.
被引量:2
10
沈允钢.
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5):551-551.
被引量:4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