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新品种许豆6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许豆6号是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用自选杂交后代许9796与节间短、节荚数多、籽粒性状优良、产量高的许豆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豆2009002。该品种具有抗倒、抗裂荚、耐肥、耐旱、耐涝、丰产性能好、株型结构合理等突出特点。适宜河南省各地种植。
作者
赵俊卿
任建军
机构地区
河南省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大豆科技》
2010年第4期67-68,共2页
Soybean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许豆6号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耿臻,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舒文涛.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09(2):46-47.
被引量:3
2
常鸿杰,李金梁,杨宛玉,余从文,刘华堂,裴鹤.
早熟高产优质高油大豆新品种平豆1号的选育[J]
.大豆通报,2006(1):28-28.
被引量:13
3
段国占,潘春彩,任建军,马向利,赵俊卿.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许豆6号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2):42-43.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海生,吴聚兰,王建荣,李秀珍,高巨源.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的选育[J]
.大豆通报,2004(6):15-15.
被引量:2
2
杨青春,苑保军,耿臻,张东辉,吕广伦.
高油大豆周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J]
.中国种业,2005(7):70-70.
被引量:3
3
常鸿杰,李金梁,杨宛玉,余从文,刘华堂,裴鹤.
早熟高产优质高油大豆新品种平豆1号的选育[J]
.大豆通报,2006(1):28-28.
被引量:13
4
段国占,张现周,任建军.
黄淮流域夏大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6(6):36-36.
被引量:5
5
任秀荣,苗任重,许海涛.
国审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大豆新品种驻豆9715选育及栽培要点[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5):50-51.
被引量:6
6
刘志强,苗任重,任秀荣.
黄淮夏大豆生产初探[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90-191.
被引量:2
7
杨宛玉,常鸿杰,余丛文,赵紫鹏,李金梁,余金瑞.
不同种植密度对平豆一号产量及其成产因素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3,32(8):24-25.
被引量:5
8
陈曼,赵少群,陈玉忠,许均昌,杜润芝.
优质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许豆3号[J]
.中国种业,2004(3):35-3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1
1
高彦萍,马志军.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陇豆2号及其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6(4):12-13.
被引量:3
2
魏占国,王柏春,刘兆先,王冬梅,王恩祥,安文蕴,李进科.
早熟高产优质高油大豆新品种吉利豆2号的选育[J]
.大豆通报,2007(2):17-17.
3
魏占国,王冬梅,林淑华,刘兆先,王恩祥.
早熟大豆新品种吉利豆1号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8(3):45-45.
4
苏国修,常鸿杰,李金梁.
三色生态菌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试验研究[J]
.大豆科技,2009(1):27-28.
被引量:1
5
常鸿杰,李金梁.
三色生态菌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1):49-50.
6
耿臻,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舒文涛.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09(2):46-47.
被引量:3
7
孙凤柏,汪春艳,赵海凤.
不同施肥对大豆产量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0(8):60-60.
8
魏占国,张显波,刘景山,徐成祥,刘兆先,赵振国.
早熟大豆新品种“吉利豆4号”的培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0(4):65-66.
被引量:4
9
耿臻,杨青春,舒文涛,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张保亮.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9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1(1):66-67.
被引量:16
10
郭西陵,邱文兵,何庆虎,张华,黄蓉,江庆生.
大豆新品种荆豆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106-110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
1
包军善.
大豆繁种把五关[J]
.种子世界,1992(2):28-28.
被引量:1
2
包振顺,瞿晓东.
大豆制种技术[J]
.吉林农业,2005(5):11-11.
被引量:2
3
肖金平,李殿荣,田建华,王京宏.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秦豆10号的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5(10):27-28.
被引量:2
4
常鸿杰,李金梁,杨宛玉,余从文,刘华堂,裴鹤.
早熟高产优质高油大豆新品种平豆1号的选育[J]
.大豆通报,2006(1):28-28.
被引量:13
5
谢震.
大豆繁种田的除杂保纯技术[J]
.种子科技,2008,26(6):50-50.
被引量:1
6
梁志华.
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0(2):54-55.
被引量:3
7
舒文涛,杨青春,耿臻,苑保军,张东辉,吕光伦.
大豆新品种周豆18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0(2):65-66.
被引量:4
8
魏占国,张显波,刘景山,徐成祥,刘兆先,赵振国.
早熟大豆新品种“吉利豆4号”的培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0(4):65-66.
被引量:4
9
曹永强,董丽杰,宋书宏.
高产大豆新品种辽豆23号选育与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0(5):64-65.
被引量:3
10
耿臻,杨青春,舒文涛,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张保亮.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9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1(1):66-67.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韦瑛,郭发祥,俞国基.
大豆新品种中黄3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大豆科技,2011(4):59-60.
被引量:1
2
王幸,王宗标,徐泽俊.
大豆新品种徐豆16的选育和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1(6):64-65.
被引量:2
3
陈伟伟,任建军,赵俊卿,张现周.
大豆新品种许豆8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大豆科技,2016(4):34-36.
被引量:4
4
赵俊卿,任建军,徐长征,段国占,陈玉忠.
许豆6号绿色高效良种繁育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0,0(1):258-259.
被引量:1
5
赵俊卿.
高产稳产大豆品种许豆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表现[J]
.农业科技通讯,2021(2):158-161.
6
刘革命,赵俊卿,刘成.
大豆新品种兆丰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21(3):291-29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曾宪琪,陈红,张继君,朱申龙.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长江春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12,6(4):94-95.
2
刘艳,王秋玲.
夏大豆新品种菏豆1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3(6):52-53.
被引量:5
3
张大志,李长亮,韦瑛.
6个适宜武威市绿洲灌区的大豆新品种(系)[J]
.甘肃农业科技,2019,50(2):93-94.
4
段国占.
高油大豆新品种兆丰豆2号[J]
.中国种业,2020(12):111-112.
5
赵俊卿.
高产稳产大豆品种许豆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表现[J]
.农业科技通讯,2021(2):158-161.
6
段国占.
大豆新品种兆丰3号高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21(2):53-55.
被引量:1
7
屈洋,马雯,王可珍,刘晓婷,薛玉莹,苟飞凡.
大豆新品种宝豆10号特征特性与良种繁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4(12):202-205.
8
张强,樊晨,张明君,党蓓蕾,严亮,梁福琴.
陕北地区大豆品种中黄30高产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2017(21):17-17.
被引量:1
1
杨开文.
杂交稻新品种Ⅱ优90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13,31(1):52-53.
2
郑惠红,黄德发.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2006,12(4):17-18.
3
朱广斌,杜瑞玲,买文娟,马红娟,王美玲.
冬小麦播量试验研究[J]
.科技信息,2012(29):454-455.
被引量:1
4
马自清,王刚,李琴,马绍国,吴彦梅,杨建功,陶卫新,杨自军,王霞,王秀琴,雍海威,李欣,董平.
冬麦播量试验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03,44(4):34-35.
被引量:3
5
刘伟民,张虎.
小麦新品种涡麦182的选育与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3):55-56.
被引量:1
6
段贵娥,李卫东.
双高大豆品种郑交107[J]
.中国农村科技,2003(9):20-20.
7
孙伟亮.
大豆新品种涡豆5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260-3262.
8
白秀兰,周外,祁春,何立群.
不同密度对再生稻Ⅱ优航2号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5(6):28-29.
9
叶桂兰.
精播好处多[J]
.农机推广,1998(6):16-16.
10
尹维平,刘礼明.
机收型油菜宁杂油11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63-63.
被引量:2
大豆科技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