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潘立群运用补肾兼运脾和胃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以腺导管和小叶的非炎症、非肿瘤性的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又以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变化为主要特点。审证求因,业师潘立群教授认为本病与肾及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作者
张珺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1期107-108,共2页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中医疗法
分类号
R655.8 [医药卫生—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0.
2
宁连胜,方志忻.现代乳腺疾病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9.
3
景彦林,罗雪,戴慎.
夏桂成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J]
.中医药导报,2005,11(7):7-8.
被引量:22
4
陈德轩.
潘立群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02,23(5):16-17.
被引量:5
5
潘立群,周君.
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证思路概要[J]
.江苏中医药,2007,39(11):6-6.
被引量:6
6
周君,潘立群.
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67-68.
被引量:9
7
冯艳.
林毅教授从脾胃论治乳腺疾病经验[J]
.福建中医药,2008,39(3):13-1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刘志勇,何凌,李芳.
从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的机理探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2):56-57.
被引量:13
2
沃兴德,楼丽华,李万里,陈英,高承贤,洪行球,金明敏.
乳腺康对乳腺增生病患者垂体—性腺激素周期节律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600-603.
被引量:45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3-4.
4
陈承棋.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内分泌激素变化的探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1,2(15):1362-1363.
共引文献
40
1
杨毅.
乳腺增生病现代研究概况[J]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69-1471.
被引量:14
2
韦兴中,王天明,朱建华.
乳腺增生病的综合治疗[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4):59-61.
被引量:7
3
邵华,范昀,任青玲.
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155-156.
被引量:1
4
洪丽.
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近况[J]
.河北中医,2008,30(7):780-782.
被引量:1
5
张元.
夏桂成教授调周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17-18.
被引量:40
6
毕丽娟,王春艳.
中医周期疗法在妇科疾病中运用现代文献分析及展望[J]
.中医文献杂志,2009,27(6):53-55.
被引量:7
7
李程蕾,时燕萍.
子宫肌瘤合并乳腺增生病诊治进展[J]
.中医学报,2010,25(1):34-36.
被引量:6
8
闻浩,潘立群.
乳腺增生性疾病经验总结[J]
.光明中医,2010,25(3):376-377.
被引量:3
9
刘汉云,贺建红.
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271-273.
被引量:1
10
张珺,潘立群.
调周消癖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思路概述[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63-6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王淑卫,张建强.
乳腺增生病重在补肾[J]
.河北中医,2007,29(7).
被引量:3
2
应荐,潘立群.
浅论托法及现代运用[J]
.光明中医,2004,19(5):20-21.
被引量:13
3
马建平.
从肾阳虚论治乳腺增生的思路与方法[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2):50-51.
被引量:7
4
田莹,林毅.
乳癖从经论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417-1417.
被引量:18
5
李静茁,付晶,范艳红.
独选针刺“气海”治疗诸气为病的临床探讨[J]
.陕西中医,2006,27(6):711-713.
被引量:11
6
应荐,沈雪勇,丁光宏,陈红风,张海蒙,沈霃平,胡升芳.
乳腺增生患者膻中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探讨[J]
.中国针灸,2008,28(7):499-502.
被引量:14
7
应荐,沈雪勇,丁光宏,程亦勤,张海蒙,沈霃平,胡升芳.
乳腺增生患者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红外辐射光谱比较[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8):1145-1147.
被引量:26
8
闻浩,潘立群.
乳腺增生性疾病经验总结[J]
.光明中医,2010,25(3):376-377.
被引量:3
9
毕丽娟.
从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病[J]
.甘肃中医,2010,23(5):30-31.
被引量:14
10
应荐,尚研研,李恒,陈红风,胡升芳,孙霃平,沈雪勇.
乳腺增生患者腧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174-17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王亚芳,赵海音,张琰,孙霃平,鲁望,沈含冰.
下补上泻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3):337-338.
被引量:1
2
李铭,郭顺.
潘立群运用托法治疗乳腺疾病验案举隅[J]
.中医药通报,2021,20(2):60-6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范浩,王天琪,杨静雯,王雪蕊,邵佳凯,王宇,刘存志.
针刺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127-1130.
被引量:19
2
翟玉清,周国威,马朝群.
托法研究现状及思考[J]
.中医药信息,2022,39(4):16-21.
被引量:1
3
李铭,郭顺,潘立群.
从系统论视角阐释托法内涵及临床拓展应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11):1063-1069.
4
杜楠楠,万华,冯佳梅,瞿文超,邵士珺,孙佳晔,吴雪卿.
托里消毒散与柴胡清肝汤干预热盛肉腐证化脓性非哺乳期乳腺炎初期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44(1):37-43.
被引量:4
1
陶克,陈璧,李志远,胡大海,王波涛.
深Ⅱ°烫伤早期大鼠空肠P物质阳性神经与血管通透性的相关性变化[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5):412-415.
被引量:9
2
李文强.
对腰腿痛审证求因的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4,6(18):4-5.
3
李平,李华东,黄海霞,刘德鑫.
髋部屈度对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3):187-188.
4
倪文,徐美英,朱科明,于布为.
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PetCO_2、PaCO_2、PVCO_2的变化[J]
.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2):100-102.
被引量:12
5
李永淳,金贵善,朴英实,朴琳,朴日龙.
大鼠出血性休克时肌肉组织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变化的探讨[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20(3):131-133.
6
陈建,施金龙,施炜,毛伟峰,徐水珠.
氨基胍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
.江苏医药,2005,31(10):765-767.
7
白露,王天兵,张培训,王静,徐海林,薛峰,陈建海,党育,杨明,熊建,付中国,张殿英,张宏波,王刚,沈惠良,王光林,吴新宝,姜保国.
三种评分系统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作用的多中心回顾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4):318-322.
被引量:20
8
刘莉莉,马晓燕.
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脏病思路探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3):58-59.
被引量:1
9
李经纬,冯祝余,谭洪光,伍元川.
气腹手术中不同时段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的临床研究[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4,4(1):48-50.
被引量:6
10
冉启华.
胆道手术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则[J]
.中外健康文摘,2009,6(05X):208-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