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创药学专业办学特色
被引量:4
出处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79-2080,共2页
Chongqing medicine
参考文献7
-
1黄木生,杨敬华,龚其云.学好教育部“16号文件”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长江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5):1-4. 被引量:3
-
2罗可成,刘克勤.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切实加强高职教学质量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20-21. 被引量:6
-
3成超.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7(5):10-10. 被引量:6
-
4戴建兵,程浩.探索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模式——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程”评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5):78-81. 被引量:18
-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及其开发[R].河北省专业带头人培训报告,2007:6.
-
6姜大源,吴全全.当代的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7周淑琴,钟明炼,叶德泳.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2):17-19.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17
-
1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54-56. 被引量:18
-
2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37-41. 被引量:285
-
3曹成刚.问题和出路——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76-79. 被引量:14
-
4胡秀锦.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4):30-32. 被引量:54
-
5朱方来,谭属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0):40-42. 被引量:40
-
6谈松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教育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6):5-7. 被引量:31
-
7刘刚.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5):81-81. 被引量:1
-
8邓泽民 陈庆合 郭化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3(1):33-38.
-
9刘捷,谢维和.中国高等教育百年醒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10刘晓琴.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01,17(2):60-6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44
-
1刘斌,罗跃娥,王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构建高职药学实践教学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6):26-28. 被引量:8
-
2廖新平,皮修平.中学在职教师素质现状与中学准教师素质拓展的对接研究——以衡阳地区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154-156.
-
3朱国民,李菊芳.高职类制药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6-8. 被引量:4
-
4刘征.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8(22):32-33.
-
5杨凤莲.浅谈我院药学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农业科学,2008(7):96-96.
-
6梁李广,廖朝东,宁文珍,刘华东,陈海燕.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26-927. 被引量:14
-
7韩伏彬,董建梅.师专升本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基于国内3所师范大学经验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5):89-92.
-
8罗格莲.浅谈药学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的培养[J].海峡药学,2008,20(12):149-150. 被引量:5
-
9许同桃.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4-6. 被引量:4
-
10龙丽伟,张杰.学生“顶岗实习”对高师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154-156.
同被引文献33
-
1龚红果,张琳.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57-58. 被引量:18
-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70-72. 被引量:128
-
3何冬林.地方人才的摇篮 区域经济的引擎——论地方性高等学校作用的发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61-63. 被引量:4
-
4张金贵,宁宣熙.论品牌(特色)专业与高校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5(8):8-9. 被引量:15
-
5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被引量:163
-
6黄陈平,叶晓蕾,刘佳明,王公望.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58-60. 被引量:17
-
7杨柳清.预防医学专科教学中进行创新素质培养[J].重庆医学,2007,36(14):1443-1444. 被引量:4
-
8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edu.cn/gao_deng_781./2007-02-05.
-
9李宏.高职机电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4):71-72. 被引量:4
-
10倪光辉.今后十年高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0-09-18(1).
引证文献4
-
1谭工.政府统筹协调下的“校院合作”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21):2112-2113. 被引量:18
-
2肖红秀,秦将均,陈路,陈志斌,张建中.本院临床医学专业特色建设及成效浅析[J].重庆医学,2011,40(27):2800-2801.
-
3肖智勇.“政、校、院”合作共育农村医学人才运行机制建设的探索[J].重庆医学,2012,41(14):1447-1448. 被引量:5
-
4齐宝宁,赵天才.构建多元化教学实验平台 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J].重庆医学,2012,41(34):3677-367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4
-
1龚敏.从“医学专科生对‘校院结合’教学模式的适应性”看校院之间的深度融合——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4):149-150.
-
2龚敏,卢鹏磊.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校院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适应性研究——以重庆医高专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8):34-35.
-
3肖智勇.“政、校、院”合作共育农村医学人才运行机制建设的探索[J].重庆医学,2012,41(14):1447-1448. 被引量:5
-
4蔡浩,叶丽帆,温钦峰.多元化教学法在烧伤整形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40-141. 被引量:1
-
5许代福,骆继军.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实施“新型师承”人才培养模式运作过程简介[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57-58.
-
6陈达林,李素清,袁章林.农村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2):2998-2999.
-
7谭严,杨柳清,冉波.示范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15-18. 被引量:1
-
8骆继军,李勇华,许代福.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新型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重庆医学,2014,43(29):3975-3977. 被引量:7
-
9崔明辰,熊均平,王建国.医学教育校院合作的类型、特征及其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60-163. 被引量:8
-
10马林伟,徐红涛,李玉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现状和问题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8):7-8. 被引量:1
-
1郭素华,吴锦忠,吴平.发挥办学特色 培养创新人才[J].海峡药学,2002,14(6):102-104. 被引量:1
-
2归成.国产药品:医院用药的半壁江山——近年上海等长江流域六市医院用药生产厂商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3(3):14-17.
-
3易礼兰,蒋乐龙,李定梅,曾迎春.浅谈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思路[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9,23(6):1581-1583. 被引量:1
-
4李宏亮.浅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18-219. 被引量:1
-
5宿凌,杨世民.新世纪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4):1-5. 被引量:12
-
6佘白蓉,郑少瑜,蔡小燕,欧阳小青.某医院抗感染药物用药动态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92-2593. 被引量:1
-
7陈素慧.药学类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9-20. 被引量:4
-
8张全明,秦伟,王静.医学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490-1491. 被引量:3
-
9孙忠实.头孢呋辛酯分散片述评[J].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2004,4(6):45-45.
-
10失落的中国青霉素(三)青霉素之外的视角:关注头孢类过敏反应——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节选)[J].中国社区医师,2013(29):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