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赤峰市中国草原红牛的保种与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草原红牛是一种珍贵的北方肉牛品种自然资源,具有产肉量高,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对发展赤峰市畜牧业经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回顾了草原红牛在赤峰市的历史,详细分析了其现状,系统地阐述了草原红牛保种的必要性,并归纳了对草原红牛的保种途径和方法。
作者
梁术奎
机构地区
赤峰市家畜改良工作站
出处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4期30-31,52,共3页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关键词
草原红牛
保种
改良
分类号
S823.2 [农业科学—畜牧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李赵志,张立春,张国梁,严昌国,金海国,曹阳,周国利,王晓阳,朴庆林,于永生,刘晓辉.
中国草原红牛CAPN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1-1172.
被引量:3
2
杨国忠,任文陟,张嘉保.
草原红牛微卫星DNA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4):20-21.
被引量:2
3
张永宏,潘英树,高妍,马倩,刘同欣,秦莹,赵志辉,张嘉保.
草原红牛转铁蛋白和后转铁蛋白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538-14539.
被引量:1
4
胡成华,张国梁,吴健,霍长宽,胡春喜,李旭,刘基伟,常子恒,孙文明.
草原红牛泌乳与产肉性能选育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5):210-211.
被引量:5
5
刘永福.
八眉猪品种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348-11349.
被引量:6
6
佘德勇,左瑞华,吴进东.
地方家禽遗传资源保护基础方案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132-133.
被引量:5
7
肖杰,牛晖,王居强,王新庄.
中国黄牛的现代保种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05-8506.
被引量:8
8
李旭,张国梁,吴健,胡成华,刘基伟,张鹏举,丁晓伟,王昱厢,王成,胡春喜,包海虎,赵玉民.
不同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及其肉用群体肉用性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11-17513.
被引量:9
9
鲁云风,梁子安,王庆林.
应用BPI评价外来牛改良南阳牛肉用性能效果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64-3864.
被引量:6
10
胡成华,王成,刘基伟,廉翔宇,霍长义,侯云昌.
草原红牛养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5):299-29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4
1
孙青原.
牛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J]
.国外畜牧科技,1993,20(6):8-10.
被引量:7
2
杜立新,张沅,吴常信.
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综观(下)[J]
.黄牛杂志,1993,19(3):1-3.
被引量:9
3
朴永和,金光日,李黄孙.
利木赞牛改良延边黄牛效果的调查报告[J]
.黄牛杂志,1993,19(4):63-64.
被引量:5
4
胡明德.
青海八眉猪三种杂交组合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及其遗传方式[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35(1):3-5.
被引量:8
5
吴乃科,刘晓牧,万发春,宋恩亮,邢贵俊,苗延安,赵术智,王圣国.
三元杂交牛12和18月龄肉用性能研究[J]
.黄牛杂志,2005,31(1):6-10.
被引量:8
6
李春良,于在海.
草原红牛育肥效果综述[J]
.农业与技术,1994,14(5):9-10.
被引量:1
7
胡成华,张国梁,于洪春,王国华,付刚,刘基伟,刘向才,毛学礼.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43-47.
被引量:6
8
张嘉保,杨国忠,赵玉民,胡成华,任文陟,张国梁.
草原红牛体尺体重性状微卫星标记的研究[J]
.中国草食动物,2005,25(3):10-12.
被引量:10
9
周亚娟.
鲁西黄牛的保种及开发利用[J]
.黄牛杂志,2005,31(3):59-60.
被引量:3
10
张涛,陈玉林,路宏朝,张恩平,张亚妮.
利用血液蛋白及酶多态性分析技术鉴定山羊亲缘关系的研究[J]
.中国草食动物,2005,25(4):8-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36
1
杨贤芳妹,刘庆华.
闽南黄牛的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J]
.福建畜牧兽医,2008,30(S1):16-18.
2
佘德勇,左瑞华,吴进东.
地方家禽遗传资源保护基础方案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132-133.
被引量:5
3
辛梅英.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效果测定[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153-154.
被引量:3
4
王俊生,倪泽兰,朱先德,赵瑞莲,殷宗俊.
安徽省地方品种猪现状调查及保护利用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156-158.
被引量:1
5
马乐天,李爱兰,杨奇,滑留帅,陈宏.
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牛群体屠宰性能测定[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132-135.
被引量:2
6
王波,秦春华,周佳,蒋纪才,初芹,史远刚,王雅春.
宁夏几个肉牛杂交群体与秦川牛的BPI比较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4):9-11.
被引量:3
7
张作义,脱征军,杨奇,梁锋.
品种对杂交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5):132-133.
被引量:3
8
梁菲菲.
不同基因与草原红牛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101-101.
9
张英汉.
试析提出牛肉用指数(BPI)概念的理论意义[J]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1-5.
被引量:8
10
武秀香,施雪奎,吴海涛,毛永江,杨章平,李俊雅,高会江.
CAPN1基因遗传变异及其对牛肉质性状的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7):1466-1473.
被引量:7
1
徐安凯,杨丰福.
肉乳兼用牛良种——中国草原红牛[J]
.农村百事通,2004(21):41-41.
2
刘基伟,祁宏伟.
中国草原红牛吉林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当代畜牧,2015,44(9):26-28.
被引量:1
3
李凤学,陈春芳.
中国草原红牛乳脂率变化规律的研究[J]
.今日畜牧兽医,1998,19(3):120-121.
4
吉林加大中国草原红牛推广力度[J]
.吉林畜牧兽医,2008,29(12):64-64.
5
杨勤,石红梅,马登录,张海滨,文国忠,牟永娟,念木秀,赵君,包富贵.
中国草原红牛与甘南牦牛杂交试验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2007,33(3):1-5.
被引量:12
6
刘桂珍,韩立国,刘志,张文珍,德登尼玛.
丹麦红牛血液导入中国草原红牛产乳产肉性能试验[J]
.甘肃畜牧兽医,2000,30(5):20-21.
被引量:1
7
吉林:推广中国草原红牛[J]
.农村养殖技术,2011(10):53-53.
8
在深化改革大好形势下内蒙古奶牛业稳步发展[J]
.中国奶牛,1993,0(5):60-60.
9
汪翔,盛志廉.
草原红牛泌乳曲线的研究[J]
.中国奶牛,1990,0(2):32-34.
10
中国草原红牛[J]
.商界(城乡致富),2006(11):59-59.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