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选择生产地、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生育指标、培育壮秧、本田栽培管理和收获等6个方面,总结了一套适于江淮中部地区单季杂交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张宏
机构地区
含山县清溪镇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3期271-272,共2页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江淮中部
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44
1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刘贺梅.
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9):15-16.
被引量:54
2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张益彬.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
.中国稻米,2005,11(1):3-7.
被引量:277
3
孙春梅,陈宗明,杨彩云,庄春,钟平.
机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381-382.
被引量:41
4
钟武云.
优质稻栽培技术的特点[J]
.湖南农业,2005(7):10-10.
被引量:5
5
熊战苏,陈军法,邱桂凤,陈旭微.
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5):49-49.
被引量:10
6
何火美,夏金英,吴飞,刘成伟,林昌庭,马建平.
杂交稻粤优93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B12):269-270.
被引量:3
7
郭恒东,张贵龙,刘学文,卜秀培,侯仰芝.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B12):296-297.
被引量:29
8
阴小刚,余增钢,吴晓芳,廖述胜.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2-53.
被引量:118
9
王志刚,王磊,阮刘青,胡慧英,方福平,廖西元.
农户采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行为分析[J]
.中国稻米,2007,13(1):7-10.
被引量:24
10
王寒梅,李威.
无公害优质稻米及安全生产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03-350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1
1
张华超.
水稻简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85-85.
被引量:5
2
刘科研,黄文,陈超,曹海鑫,杨银阁,赵世龙.
水稻新品种通粳788选育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89-89.
被引量:1
3
梁建红.
准两优114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62-62.
4
颜利荣.
水稻甬优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80-80.
被引量:2
5
易菡,吴国标,赖海桂.
超级稻培杂泰丰晚造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69-69.
被引量:2
6
王本平.
单季粳稻机插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73-73.
被引量:2
7
刘兆余.
杂交中籼稻6两优936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85-85.
被引量:1
8
黄海珍.
新组合广两优香6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6):82-82.
被引量:1
9
刘田,肖承璋.
镇稻1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8):59-59.
被引量:1
10
邹征慧.
杂交稻新组合科优837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63-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刘清瑞,李金勇,冷全伟,赵玲丽.
新农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1(3):16-17.
被引量:8
2
陈新全.
超级稻中浙优1号晚造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4):156-156.
3
付显玉.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及思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9):103-103.
4
高绵福,彭孟军,唐小艳.
中嘉早17在湘北地区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2011,25(3):260-261.
被引量:2
5
万建兵.
杂交稻新品种6两优936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98-99.
6
金传旭,罗龙学.
水稻新品种科优21特征特性及在平塘县的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9):1252-1253.
7
田晋元,吴建鑫,莫钊文,潘圣刚,段美洋,唐湘如.
壮秧剂对不同基因型超级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0):12-15.
被引量:7
8
郭凤梅,薛玉龙,高月华,戴振福.
2011年扬中市镇稻14号水稻示范展示调查[J]
.现代农业科技,2012(5):127-127.
被引量:1
9
赵世龙,刘海,曹海鑫,陈超,刘科研,曲海霞,黄文.
水稻新品种通粳888的选育[J]
.现代农业科技,2012(7):89-89.
10
张兆庆.
优质杂交稻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6-36.
被引量:2
1
罗.
冬小麦不同方式栽培技术综述[J]
.农村新技术,2007(11):6-8.
2
安徽小麦赤霉病将中等偏重发生[J]
.农药市场信息,2011(13):47-47.
3
本刊记者.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提升安徽稻麦生产水平[J]
.安徽科技,2008(1):14-15.
4
科技创新 增粮富民[J]
.安徽科技,2011(C00):1-1.
5
杨德金.
2012年全椒县粳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78-80.
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负责人——杨惠成[J]
.安徽科技,2011(C00):56-57.
7
方太升,汪永安.
2007年10月5日,安徽日报 亩产843.7公斤:安徽省再创水稻单产新高[J]
.安徽科技,2011(C00):65-65.
8
李白鸽,类成霞,陈长青.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江淮地区冬小麦增产潜力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27(4):463-468.
被引量:1
9
安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单产迭创新高[J]
.安徽科技,2007(10):30-30.
10
盛绍学,霍治国,石磊.
江淮地区小麦涝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
.生态学杂志,2010,29(5):985-990.
被引量:35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